文章里有很多批判,关于贫穷与福利制度的不平衡,关于无准备金负债的危险性,关于福利制度取代互助会的错误性等等。其中有一个章节,甚至用到“庞氏骗局(pyramid Scheme)”这个形容词来形容福利国家的本质。
撒切尔夫人曾讥讽现代福利国家所遇到的困难:“他们总是能花光别人的钱。”其背后想说的是:在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的情况下,福利国家仍然在不遗余力的提高国民福利政策,其实质并不是花的自己的钱(因为并没有匹配的税收收入),而是利用外债来填补漏洞。
201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提出的医疗改革法案,这项参众两院最终版本的医改法案将使美国政府在今后10年内投入9400亿美元,把3200万没有保险的美国民众纳入医保体系。在新法案下,美国医保覆盖率将从85%提升至95%,接近全民医保。这笔费用将通过减少联邦医疗项目开支和提高富人增税额来实现。但美国目前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超GDP12%,若要实行这一法案意味着美国将面临更大的经济风险,甚至有可能“全面崩盘”。
所以,庞氏骗局的本质更加显现——用新的钱来填补老的漏洞,再用更新的钱去填补新的漏洞。表面的光鲜,实则是子虚乌有的假象繁荣。
再谈到资本主义的由来。
诞生于1750-1850年间的3场革命,是人们第一次有意识到生而为人的权利。但随后它便被人们视为罪恶的来源,公众认为自发性的去追求财富是不道德的,它会助长自私、剥削和不公。福利国家算是反资本主义队伍中的温和派,通过政府的“再分配”去实现“社会公平”。寻求这个目的其实有2种方式,一是福利制度,二是平均主义。其核心前者强调社会有责任确保每个成员都能获得生活的必需品,在这个基础上的贫富不均可以不管,而后者强调社会所产生的财富必须公平分配,要尽可能减少贫富差异。
福利制度进而产生福利权,这是人生下来就该有的权利,天经地义,无需心存感激,即使个人无力获得这些权利下的内容,政府也应该让社会去给予,如同一种强加的权利。所以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实质就是己之所欲索之于人。由此可看,其伦理重点并不主张促进需求,反而是主张有条件的义务,因为你创造的一切要为那些不愿意创造却能享受成果的人买单。
平均主义不同于前者,其内核不是权利而是公平,但纯粹的市场经济而造成的高低不同是不公平的,那么就必须依靠政府来维持公平。但这一思想很难实现,因为严格的平均化会有灾难性的影响,基于每个人创造的社会财富都不一样,况且很多时候分配并非社会决定,而跟这个人的职位经历贡献均有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