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说,“速成不可能”。我也坚定地相信这个论断。可经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大多数人竟然因为肤浅地理解这句话而“受害”了……如果这个现象真的存在,你能想明白其中的原因吗?
【生活中经常听到的道理,我们不一定真的了解,因为你只是听听而已,没有实践,所以你不知道这个道理的应用范围、应用程度、注意点等,你统统不知道,你只知道“速成不可能”这句话而已,而且这句话在你头脑中的解释可能是与现实不符的。
在你没有做到之前,不要说你已经了解了,因为只有做到,反复做到,才可能有透彻深入地理解。】
虽然“快速成功”是不可能的,但快速入门绝对是有可能的。
而且,很多人可能没有认真想过:
快速入门不仅绝对有可能,而且绝对有必要!
【首先,“速成”是绝对不可能的,任何成功都需要时间来孕育。但是,成功是有方法论的,这个方法论是什么?掌握一门技能的技巧是快速掌握“最少必要知识”,然后开始实践起来,不断用,反复用,在实战中学习和成长。这是一个最优的策略。】
我认为教育在历史上之所以屡战屡败,就是因为他一直以来缺少一个重要的底层构架:“元教育”。这是我杜撰的一个词,它来自元认知的构架。如果“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关于思考的思考”,那么“元教育”就是“关于教育的教育,关于学习的学习”。元认知用来思考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确、合理;元教育用来实践、检验自己的教育是否有效。
【“元认知”和“元教育”其实是关于方法的方法论,他们用于检验方法和模式的可靠性,并致力于追寻更合理可靠的方法,少了这个环节,我们赖以使用的方法和模式就不知道对错,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有了“元认知”和“元教育”可以对我们的方法进行打磨、修正、改进,甚至发明新的更有用的方法。“快速入门并不断练习”这个方法虽然你感觉上是对的,但在你没做到之前,你并没有完全掌握它。】
当需要获得某项技能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在最短时间内弄清楚都有哪些最少必要知识,然后迅速掌握它们。在那一瞬间任何人都完成了“快速入门”。
【方法很明显了,接下来就是实践。】
在理解了“最少必要知识”这个概念之后,再去审视任何逆向获得的技能,你就会发现,长期以来挡住你的只有一件事:
你居然以为自己一上来就能做得很好!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谁一上来就能做得很好呢?就好像走路一样——人类天生就有“走路”的基因,所以只要不存在相关的生理问题,用不着什么学步车,一个人早晚都能学会走路。刚出生的婴儿只不过需要一定的时间,等腿部健壮到能富余地支撑自己的体重并保持平衡,自然就能走路了。然后呢?起步过程中蹒跚、跌撞,慢慢就正常了——正常到此后在一生之中如果不出太大意外都可以“无意识地行走”。
学习能力也好,执行力也罢,核心只有一个:
在刚开始的时候,平静地接受自己的笨拙。
【“不能接受自己在学习一项技能过程中的挫败感”,这是很多人坚持不下去的原因。因为总是存在一个“理想中的自我”,和一个“现实中的自我”,“理想中的自我”是一帆风顺的、胸有成竹的、轻轻松松就能做好的、没有什么意外情况的、结果注定美好的自我,而“现实中的自我”却是挫折不断的、各种意外情况频出的、磕磕碰碰的、一路不断犯错的、不断想放弃的、对未来甚至没有信心的自我。怎么办?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是就此放弃,还是不断寻找方法并调整自己的心态?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长大成人后,总是在很多不必要的事情上具有无比强烈而脆弱的自尊心,现实中稍有不如意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带着这个强烈的“挫败感”谁也不可能坚持下去,除非你调整自己去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让头脑中的“地图”努力与现实中的“地图”靠近。上面“你居然以为自己一上来就能做得很好、你居然以为会一帆风顺”的心态就是一种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心态,他以自我为中心,远远忽视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事物成长的规律,而“在刚开始,平静地接受自己的笨拙,同时考虑到过程的曲折”是在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上的调整,那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其实相当有道理。
当你与现实世界碰撞得到了痛苦,就说明你要调整自己了,现实世界以痛苦的方式提醒你,这个地方你是可以成长的。】
接受自己的笨拙,理解自己的笨拙,放慢速度尝试,观察哪里可以改进,反复练习,观察哪里可以进一步改进,进一步反复练习……这是学习一切技能的必需过程——关键在于:
1.尽快开始这个过程。
2.尽快度过这个过程。
就像写作,问题在于:写得不好就不写了吗?写得不好就不发表了吗?
【与此相同的疑问还有:
1.做得不好就不做了吗?做得不好就不努力了吗?
2.活得不好就不活了吗?活得不好不是应该更努力吗?
3.学得不好就不学了吗?学得不好不是应该更努力吗?
……
很多人想的是,我做得不好,我学得不好,我活得不好,“多没面子啊!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啊!被别人比下去了!因此我难受啊,因此我不想继续了,我要放弃。”也许上面这种说法没错,没有面子,抬不起头,被比下去,但正确的逻辑不应该是“因为‘没有面子、抬不起头、被比下去’,不是应该更努力吗,更需要坚持吗?这样才能在未来‘找回面子、抬起头、比上去’吗!!”
做得不好更要努力做,直到做好。
学得不好更要努力学,直到学好。
活得不好更要努力活,直到活好。
不是吗?】
讲到这里,可以重提我对“执行力”的一个定义了:
判断一个人的执行力强大与否,就看他在做得不够好的时候是否能持续去做……
绝大多数执行力差的人,特点都是一模一样的:但凡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不值得显摆,或者有可能被别人鄙视,就马上不做了——进步对他们来说根本不重要,维持所谓“形象”(面子)才是他们真正的刚需……而一旦遇到可以用来显摆自己的东西,他们就会一生只关注那一个东西——非常“专注”。于是,进步对他们来说天然就是不可能的。
【嘴上说“成长是最重要的原则”、“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把注意力放在成长上”,可细细想想,我们实际做到了吗?在实际选择面前,我们还是选择“虚荣”或者“明哲保身”,而不是“放下面子敢于尝试并且成长”,我们太害怕了,这可能与社会环境有关,大部分人成长的环境不是“鼓励的氛围”,而是“消极打击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是“不敢尝试的”,因为“怕犯错”,怕“受到惩罚(更多是语言上的暴力)”。虽然有广泛的历史成因导致大多数人“保守不敢尝试”,从而导致“错过成长”,但是不是人的一辈子就这样决定了呢?
这样层层追问,又会追问到价值观层面,就是“你相不相信人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轨迹?”,“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命运的,而不是命运的奴隶”。
人生啊,实干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大部分人什么都不缺,甚至“反思”都不缺,就缺少“实干”,那么永远就只能停留在“意淫”的水平上。
与“现实”成为朋友,与它打交道,充分接纳它,向它学习,这是成熟的人生态度。
我们的“知”如果没有转化成“行”,就不是真正的“知”。
现在这种现象太普遍了,很多人是渴望新知的,喜欢享受学习新知带来的愉悦感,但也仅此而已了,“只是知道,从不行动,反而洋洋得意”,这就是很多人的状态,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状态,满足”“大脑想要进步从而缓解焦虑”的需求而已,实际并没有真实的进步。
你真的理解“成长是最重要的原则”,并愿意在生活中实践它吗?】
投资也一样。在刚开始的时候一定是笨拙的,只不过那笨拙是在大脑里发生的,而当不好的结果出现时,“丢人”更不可接受,但是,
做得不好就不做了吗?不持续做,不反复做,哪儿有机会改进、修正、总结、进步呢?
【这里的重点是,认为“持续做,反复做,不断改进、修正、总结、进步”是正确的、更有价值的态度,认为“因自己做得不好就不做了”是错误的、没有价值的态度,一念一世界,你认为什么是对的,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真是奇妙啊,人的一生不过是证明自己所想的是对的的过程,哪怕他想的错得离谱。
人生、世界、宇宙没有终点,只有过程,“进化”才是宇宙永恒的主题,人生也一样,没有所谓的成功的终点站,只有一站一站不断往前的里程碑,而推动人前进的正是“演化、进化”的力量,这个“演化、进化”落实到人生的具体层面就是“不断完善,不断进步”,最终配合整个世界、整个宇宙,完成宇宙万物的演化(不管你愿不愿意这样去做)。】
我做天使投资,第一年颗粒无收,那又怎样?我这种人是不可能得出“也许我不适合干这事儿吧”的结论的,我从来都相信自己一定会有进步,只不过需要时间而已。时间可是我的朋友啊!
“也许我不适合干这事儿吧”绝对是一切失败者的墓志铭,甚至可以干脆改成“也许我不适合来到这个世界吧”。
做生意也一样。很多人都有开店的梦想,开店的结果是:三分之一概率赚钱,三分之一概率维持,三分之一概率赔钱。这貌似不是智商能够决定的结果,因为只要是人,总会有想得不周到甚至想错的时候。第一次开店失败了,那就不再开了吗?第一次开店很辛苦,没赚到多少钱,那就不再开了吗?很多人真的会马上得到一个结论:“唉,我可能不适合干这个……”然后呢?然后他的人生也就那样了。
【“也许我不适合干这事儿吧……”是很多人给自己最后的借口。这也是一种惯性思维,这种人一般什么事都做不成,碰到困难,他想到的总是“退缩”和“否定自己”,是啊,这多容易啊,直接把自己否定掉,后面的事就一了百了不用费脑子了。事物发展总有其内在规律的,在刚开始的时候,谁都是新手,都不可能一下达到做某事的水平,但通过不断尝试,试错,反馈,修正,再尝试,再反馈,再修正,才最终能达到那个水平啊,不是吗?尝试了一次失败了,玻璃心受不了了,直接给自己一个“也许我不适合做这件事吧”的借口做推脱,然后就没有然后了,give up。这就是大部分人的状态,大部分人只适应顺局,无法应对逆局,每当困难、错误、挫折、批评来的时候,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逃”,其实每个人都这样,因为“逃避问题带来的痛苦”是人的本性,但人在社会上无法只依靠本性而活(否则就是原始世界的动物了)。
你要意识到,“错误”或者“挫折”,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击你(那只是你的感受),而是为了(通过它)促进你的成长。如果你愿意,你可以通过你所经历的所有事学到东西,就是这样。
当然,只是这样说并不能真的促进你的成长,只有在实际行动中应用这样的观念,走入并经历那个痛苦的蜕变,才能真的获得成长。
你所经历的一切感受都是你头脑中的想象。时刻警告自己,不经历实践反思内化的知识都不是真正属于你的独特的知识。】
如果我身边的朋友想开店,我都会鼓励他们。原因很简单:我觉得这是做生意起步的一种常见的途径(事实上,在我的眼里,连上班都是做生意,因为上班就是在出售自己的时间)。我顶多会给他们一个最具价值的建议:
你要给自己输两次的机会(也就是说,要拼掉那三分之一)。
不要押上自己的全部身家去开店,也不要借钱去开店(有的人不仅押上全部身家,还加上了杠杆)。虽然有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了成功,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么做会使自己失去良好的心态。以后你会越来越明白,一切都发生在大脑之中,所谓“心态”,不过是大脑正常运转的状态而已。如果大脑无法正常运转,会有什么好事儿自动发生吗?不可能——发生的全都是灾难。
若不开始行动,一切都是虚无。所以,要尽快开始,在掌握最少必要知识之后马上开始行动,然后就要专注于改进了。
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东西”存在,尤其是别人的看法。要关注事实,不要关注别人的看法。既然你知道自己的看法常常是不准确的,是需要不断修正的,那你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呢?他们的看法和你的看法一样,往往并不准确——多么简单明了的事实啊。
【不要押上全部,那样会失去良好的心态。掌握最少必要知识并马上开始行动,专注事实,不要专注他人的意见。】
有一个魔法一样的现象:
当你专注的时候,时间会飞速流逝……
所以,“专注”事实上是“尽快度过那个(笨拙的)过程”的核心方法。
【那些快速成长的人都有什么特点?其中之一便是:专注。他们专注做事时总能进入“心流”的状态,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在那样的状态下,学习的效率最高,吸收的知识最多,得到的收获最大,做任何事不都是这个道理吗?】
讲到这个深度,我们应该重新审视“速成”了。即便“速成”普遍不可能,但人和人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有的人学了很久都没有“入门”;有的人在掌握了最少必要知识之后,不仅迅速入门,还迅速展开行动(相当于“相对于大多数人更为迅速地达到了成功的里程碑”)。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吗?
【成功对于某些人来说很难,对于某些人来说不难,为什么?他们的差别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