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补录一:铸币工艺流程简介

补录一:铸币工艺流程简介

作者: Mr李大叔 | 来源:发表于2021-09-25 11:06 被阅读0次

    中国在清末之前,历代都是以铸造方式制币。清末之后,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及清末洋务运动的开展,我国引进机器铸币,即铸造机制币。使用机器铸币,必须按照一定的工序,所以铸造出来的钱币规格误差很小,进一步统一了货币规格。收藏铜圆机制币,了解这些铸造工艺流程,才能更好的辨别一些伪品。

    1、机制

    (1)熔铸

    按规定成分秤重配料,熔解浇铸成长条形锭块。浇铸温度影响损耗及成品质量,温度太高损耗增加,温度太低则在轧片时容易裂开。

    (2)轧片

    锭块须经粗碾及精碾多道程序制成轧片,中间剪断一次以缩短条片长度,然后再碾至预定的厚度。

    (3)冲饼

    条片经冲饼机加工制成坯饼。条片宽度视硬币尺寸而定,每排可冲二三枚或更多。

    (4)光边

    冲饼机制出坯饼,筛选剔除瑕疵品后送到光边机,将坯饼边缘毛头去除及滚厚,使制成的硬币图案不易磨损并可迭起。同时外径一致,便于印花加工。

    (5)烘洗

    坯饼经冲饼及光边加工后硬度变高,退火软化后再酸洗、滚光及烘干,使币饼光洁。软化后除了便于压印外,亦延长模具寿命(清代铜元泛滥时,各厂赶造不及,往往自国外进口现成的铜砖或铜坯。故某些造币厂可能设备规模不足,就混用或使用现成坯饼)。

    (6)印花

    币饼成迭装入印花机的储饼筒,由机内抱钳自动送入模具,印花后推出。一套模具是由上模、下模及模圈三者组成。正、背面及齿边(或光边)一次成形。如硬币是齿边,则模圈内有槽可挤出齿边,如硬币是光边,则模圈内面光滑则出光边。印花所需压力视硬币材质、大小及图案而定,例如十文铜圆,需80至100吨压力,二十文铜圆,需150吨压力。印花机速度每分钟冲压60至90枚。

    (7)检查计数包装

    制成后目视检查,剔除瑕疵品再以钱板计数,然后包装入库。成品。

    成品

    铜元印花机

    成都机器局铜币厂照片

    2、半机制、捶打

    私铸铜元有少部分亦为手工打制,甚至有极少部分为半手工机械铸造。这种私铸铜元多见于民国私铸版。特征是:

    (1)形制不规范,与官铸正版铜元出入较大,红、黄铜兼有,更有杂铜者。

    (2)手工打制或半机械铸造之私版铜元,因得不到官铸正版铜元印模,而根据官版模式自行设计并雕模印铸,工艺远不及官方,出入甚大,往往文字粗细不一,大小不均,笔划劣拙,花纹图案粗糙,甚至严重变形。

    (3)在铸造时,由于机器压力不足,或手工打制局限,印制之花纹、文字常浮浅,其地章虽比翻砂者稍强,但仍不及官铸铜元平整光洁。

    这一类私铸铜元中有少部分规格与官铸铜元近似者,常常被初集铜元的收藏者当成出谱品或所谓“别版”而误解。需仔细鉴别。

    3、翻砂熔铸

    私铸铜元翻砂铸造一般是采用正版官铸铜元印模,然后熔炼铜液浇铸。在军私版中,翻砂熔铸的版式占绝大部分。特征是:

    官铸铜元为机制,轮廓分明,文字清晰,花纹细致,地章光洁。而私铸铜元多为翻砂制作,即使采用官铸正版铜元印模,也仅能形似而无法神似,其文字不清,花纹模糊,尤其是地章砂眼遍布,多见流铜。材质以黄铜为主。

    清末铜元私铸版繁多,几乎各省局铜元皆有,甚至多见面背模具错配现象,不可与官铸铜元面背错配者同日而语,其收藏价值绝不能相提并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补录一:铸币工艺流程简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cx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