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侃红楼544:明知故问,王夫人寻根问底,答疑解惑,薛宝钗细剖原
- 趣侃红楼465:遮遮掩掩,王夫人欺上瞒下,来来去去,来旺子终究得
- 趣侃红楼481:条理清晰,王熙凤自证清白,剖析利弊,绣春囊危中藏
- 趣侃红楼526:捉襟见肘,薛宝钗解围二两人参,话里有话,荣国府何
- 趣侃红楼297:难舍难分,贾宝玉癫狂悲别离,勃然大怒,史太君怨怪
- 红楼梦:用个外人管理荣国府,贾家真的是无人了!
- 趣侃红楼303:富丽闲装,薛宝钗训教弟媳妇,当衣度日,邢岫烟倾诉
- 趣侃红楼336:关门落锁,薛宝钗防微杜渐;坐享安逸,薛姨妈养尊处
- 趣侃红楼542:你来我往,王夫人颠倒黑白,反将一军,史太君夸赞晴
- 趣侃红楼295:取人参,王夫人午睡不醒,借衣服,赵姨娘无理要求
副标题:贾兰奶娘真的“夭乔”么?看透王夫人的意思,要从薛宝钗搬家讲起
趣侃红楼544:明知故问,王夫人寻根问底,答疑解惑,薛宝钗细剖原委
上一回讲到王夫人与贾母就晴雯和袭人,进行了一番明争暗斗,结果晴雯被撵走,袭人彻底失去晋升姨娘的可能。
王夫人在撵走晴雯后向贾母提起抬举袭人,若是结合袭人梦断怡红院被嫁蒋玉菡的结局,不排除被“卸磨杀驴”的嫌疑。
袭人没有了利用价值,被“牺牲”也不奇怪。
![](https://img.haomeiwen.com/i9350473/3172a2c8b890e593.jpg)
王夫人要是真心为袭人好,就应该换个时间向贾母提她的事。贾母也不至于压下袭人的晋升之路。
贾母对王夫人撵走晴雯,本就不满。再听袭人背叛自己,当然就怒了。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袭人怎么好得了。
贾母明白王夫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是借晴雯和袭人反对宝黛姻缘,支持金玉良姻。
贾母也是一针见血,直言贾宝玉连父母的话都不听,王夫人秉承找两个妻妾规劝他为“正”的想法,可笑又舍本逐末,大错特错。
贾宝玉根本不是建功立业的料,贾母早都看得清楚。为父母者与其逼迫,不如因势利导,让他平安富贵一生。
贾母从来不劝宝玉学习,也源于此。什么孩子什么料,何必执迷。
以贾家的家世,贾宝玉就算不出人头地也能够做个富贵闲人。
贾母真正考虑的是未来!如何为贾宝玉寻找一个贤内助,更能够从门第上改变贾家的富贵习气,让以后子孙教育和成长再上一层楼。
薛宝钗个人素质不差,却远不如林黛玉的出身和林家门第。这与读了几本书多有学识无关。
![](https://img.haomeiwen.com/i9350473/2753e2306f7c54e2.jpg)
贾母着力于长远,王夫人却只看现在。两代贾家媳妇的大局观由此可见。
王夫人与贾母的一番对答,展现出二人决不妥协的矛盾。
而王夫人的空前“强硬”,代表她的焦躁立场。
如今贾政回家,贾母手里有一票决定权。贾政势必会屈从贾母的意见。
王夫人如此咄咄逼人,也是在给贾母施压。
但另外,随着贾母年老,王熙凤病重,王夫人在荣国府的“权柄”日重也是事实。
不管如何,晴雯被撵一事至此告一段落,被从贾家“揭过”,她的生死对大局从来都无关紧要。
王夫人从贾母那出来后,就叫了王熙凤过来,讲了几件事。
一,问王熙凤的丸药配好没。之前找二两人参就是为了给王熙凤配药。
王熙凤回复说没好,还在吃汤药,就表明是在“凑合”。而她告诉王夫人“太太只管放心,我已大好了”,是强撑而已。
如果她再不好,这个家可是不用再管了。这是王熙凤与王夫人姑侄的一番“心力角逐”。
然而,王熙凤越是如此说,就越表明“不好”,未来王熙凤的结果只会更差。她放不下权,就救不了命!
![](https://img.haomeiwen.com/i9350473/4d0e85f17687bd69.jpg)
二,王夫人问薛宝钗怎么出去了。
王夫人这话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薛宝钗回家的原因她一清二楚。
故意问王熙凤,还是将“责任”往外推。意思是薛宝钗出去的事“可不赖我”。不让人觉得是她抄检大观园容不下亲戚。
要知道当日抄检大观园很有问题。
薛宝钗这些亲戚住在大观园内,不可能不受影响。何况蘅芜苑还住着史湘云。
王夫人对此不管不顾,王熙凤也心灰意冷,就只说蘅芜苑不能抄,也没派人去通知和安抚一下。逼不得已薛宝钗第二天只能搬走。
薛宝钗迫于无奈搬走,不可能是王夫人和王熙凤考虑不周,只能是因势利导。
王熙凤无可无不可,她对薛家印象一般。
但王夫人心中未尝不有意让薛宝钗搬走。
毕竟薛宝钗如今大了,再住大观园已经不合适。王夫人要撵走晴雯她们,还留着薛宝钗住在大观园,岂非就是自己打脸!
要不说王夫人这份心思,如果能好好用于管家,何至于荣国府如今模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9350473/f35ec98fc492051b.jpg)
三,王夫人又顺便提起她整顿怡红院后,顺势去了贾兰房里。发现新找的奶娘也不好,不但年轻还十分“夭乔”,看着不稳重不放心,就直接让李纨给处理了。
王夫人此举是必然要有的。贾宝玉是老儿子,贾兰是大孙子。断然没有只关注老儿子,不管大孙子的道理。
由于贾兰的角色,以及李纨的“保护”和特殊教育,贾兰在贾家一直很边缘,仿佛比贾环还不如。
其实,无论贾母、贾政还是王夫人,都十分看重贾兰。
当日元宵节贾政一眼看出贾兰不在,派贾环去请贾兰。
贾兰来后,贾母让他坐自己旁边,那个位置可一直都是钗黛的。
如今王夫人查了怡红院,又查贾兰房中,就表明她也在意大孙子。
按说以李纨的保守,不可能给贾兰找一个“夭乔”的奶娘。顶多也就是模样好一点而已。
王夫人之所以不容,就是向所有人宣誓,谁要是敢打她的老儿子、大孙子的主意,就走着瞧!
所以这个“夭乔”的奶娘,更多是被杀鸡儆猴,成了炮灰一般的牺牲品。
随后王夫人又说回薛宝钗的事,她之所以纠结薛宝钗搬走也另有两份私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9350473/14a0951b8854bb1e.jpg)
第一,想要探听一下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关系”。
有些事只听眼线麝月汇报,或者周瑞家的等人的话都不可信。王夫人需要听贾家人的客观观点。
别人不好问,就只能旁敲侧击问王熙凤。
(第七十八回)王夫人道:“别是宝玉有嘴无心,傻子似的从没个忌讳,高兴了信嘴胡说也是有的。”凤姐笑道:“这可是太太过于操心了。若说他出去于正经事说正经话去,却象个傻子;若只叫进来在这些姊妹跟前以至于大小的丫头们跟前,他最有尽让,又恐怕得罪了人,那是再不得有人恼他的。我想薛妹妹此去,想必为着前时搜检众丫头的东西的原故。他自然为信不及园里的人才搜检,他又是亲戚,现也有丫头老婆在内,我们又不好去搜检,恐我们疑他,所以多了这个心,自己回避了。也是应该避嫌疑的。”
王熙凤回复贾宝玉不可能得罪薛宝钗,就表明二人的感情没有问题,也佐证薛宝钗搬走并没有问题。
贾宝玉和薛宝钗感情不错,王夫人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如果二人感情不好,自然一切另说。
第二,贾家对薛宝钗搬家的反应。
如果薛宝钗因为抄检大观园而搬走,贾家人有什么看法,王夫人必须心中有数。
薛宝钗对抄检大观园的看法,也是王夫人考量她为人行事的佐证。
![](https://img.haomeiwen.com/i9350473/823a953f7c48bcb7.jpg)
而王熙凤作为王夫人的侄女,又是荣国府的管家人,还是荣国府嫡长孙媳妇,代替“宝二奶奶”管家者,她如何评价薛宝钗,对薛宝钗是个什么态度,都需要王夫人掌握清楚,避免灯下黑。
她专门问王熙凤薛宝钗如何搬出去,还说已经从李纨嘴里听说宝钗辞行,未必就没有“问责”王熙凤如何办事的意思。
她可以让薛宝钗出去,但王熙凤“不可以”!
所以,王夫人不断纠结薛宝钗搬走的事,要听她的话里有话。否则她干脆直接让薛宝钗回来住就好了,又何必那么复杂问王熙凤她已经心知肚明的事?
而且,王夫人对薛宝钗越表现出重视,越代表她的“支持”。
就像当初给袭人加工资,代表内定。对薛宝钗当然不能如此简单粗暴,却可以循序渐进,做得润物无声。
相信只要不是傻子,大家都是“旁观者清”。
果然,王夫人派人去找了薛宝钗来,亲自询问原因又让宝钗重新搬回来。
薛宝钗既然搬了出去,便不可能再搬回来。只得当众对王夫人讲了三个道理。
一,薛姨妈果然是不舒服的,年纪如今也大了,需要她这女儿尽孝照顾。
薛蟠娶妻也要有准备,不能让母亲一人操心。
二,以前住大观园是年纪小,和姐妹在一起热闹。如今大了不再方便,就应该要搬出去才合理。
和王夫人想到一起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9350473/91468f7a72a7eff0.jpg)
三,大观园有个角门直通薛家住处。保不住有人利用那里做不法之事。既然看不住,就应该防患于未然。
薛宝钗三个道理,表现出孝心、懂事又贴心,处处为王夫人着想又守礼有度,让人无话可说。
最后,薛宝钗又拿自家如今冷落建议王夫人“节流”。不如尽早把大观园关了,省下一大笔开销,早做未雨绸缪,以家计为重。
试问这番话一讲,可不比王熙凤差了。
旁边一屋子的奴才出去一宣扬,薛宝钗的名声又趁势涨了起来。
王夫人借薛宝钗搬出去这个小事,既了解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情况,又敲打了一下王熙凤的私心,再帮忙炒作一把薛宝钗的名声,分寸拿捏的恰到好处。可谓是“高手”。
还是那句话,王夫人的心思真要放在以贾家为重的家计上,荣国府何至于此?
薛宝钗讲了这些话后,就表示再不可能回大观园。
王夫人目的达到也就罢了。那么,贾宝玉回来后,要如何接受晴雯之死呢?欲知后事如何,窃看下回分解。
《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 |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