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我们的一次物理寒假作业

读书——我们的一次物理寒假作业

作者: 温故知心见贤思齐 | 来源:发表于2019-05-08 07:59 被阅读0次

         

          今年的寒假,我们选择阅读一本与物理学科相关的课外书,作为我们寒假作业。

        老师说:阅读后,要么写读后感,要么摘录其中喜欢的内容,分享给同学、老师……

        下面是我们班部分同学的阅读书目和心得:

    ↑2018寒假阅读书目

      物理课外读物读后感——《昆虫记》

                                盛怡云

        《昆虫记》是由法国作家法布尔所著的一篇长篇生物学著作,又称之为《昆虫世界》、《昆虫物语》等。

            自然,《昆虫记》一书上介绍的上百种琳琅满目的昆虫才是全书的重点。整本书里详细俱全的介绍了萤火虫、螳螂、蝗虫以至于蝉及其其他各式各样,或是普遍或是不常见的昆虫,也为我普及了许多的生物知识,而法布尔本人那种生动具有趣味性的语言和文字,也让《昆虫记》一书读起来不再乏味和枯燥。

            本书完全地概括了昆虫的种类、特征与习性等等,以生动有趣而形象的文字,记载了许多昆虫真实的生活。此外,文中还记录了许多关于法布尔自己的内容,他的抱负、背景、生活、探究昆虫的原因甚至其他。

            法布尔将自己自身的人生、感悟,与昆虫的生活联系融合,用人心,最真挚的情感去看待昆虫,整本书中尽显法布尔对待昆虫的热烈、喜爱的感情。

            老师点评:这本书我也拜读过,读过之后,再不会觉得昆虫可憎。

    ↑盛怡云同学阅读

      读《儿童太空百科全书》有感

                                  吴文清

          在书店购书时,我的眼光无意扫到了一本关于宇宙的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翻开了它,仅仅只瞄了一眼,里面的璀璨的星空就将我深深地吸引,使我怎么都无法再次离开这本书,于是我便将它抱起,捧回了家。这本书就是《儿童太空百科全书》。

    ↑吴文清同学阅读

            在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时,我预想在这么多图片的挤压下,应该不会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存在。但是,我想错了。这本书中所含的信息其实非常大,语言精炼、直白、易懂。文字旁边更是配有相应的炫烂的图片,这样不由得提起读者的兴趣,使人不由得想一再研究下去。就拿有关恒星的那一章来说,它最先介绍了恒星,又由此进入了恒星的诞生,同时还附上了不少小图介绍了三裂星云、马头星云等等。既然有生,那必然就有与其相对的死,于是,后面一页便重点说明了星云的死亡。在这里,书中用了四张图充分说明了恒星的坍缩的过程,使读者一目了然。

    ↑吴文清同学供稿 ↑吴文清同学提供

            这本书不单单写了有关宇宙的事,还向读者们介绍了人们在太空旅行的发展,从小狗莱卡到加加林,书中都有详细的解释,也就从读过这本书,我开始关注蓝天,关注星空,这本书带领我了解了另一个世界。

            老师评语:为你点赞,关注蓝天,关注星空……

    ↑吴文清同学

        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

                                  劳忆君

            在书店购书时,我的眼光无意扫到了一本关于宇宙的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翻开了它,仅仅只瞄了一眼,里面的璀璨的星空就将我深深地吸引,使我怎么都无法再次离开这本书,于是我便将它抱起,捧回了家。这本书就是《儿童太空百科全书》。

            在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时,我预想在这么多图片的挤压下,应该不会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存在。但是,我想错了。这本书中所含的信息其实非常大,语言精炼、直白、易懂。文字旁边更是配有相应的炫烂的图片,这样不由得提起读者的兴趣,使人不由得想一再研究下去。就拿有关恒星的那一章来说,它最先介绍了恒星,又由此进入了恒星的诞生,同时还附上了不少小图介绍了三裂星云、马头星云等等。既然有生,那必然就有与其相对的死,于是,后面一页便重点说明了星云的死亡。在这里,书中用了四张图充分说明了恒星的坍缩的过程,使读者一目了然。

            这本书不单单写了有关宇宙的事,还向读者们介绍了人们在太空旅行的发展,从小狗莱卡到加加林,书中都有详细的解释,也就从读过这本书,我开始关注蓝天,关注星空,这本书带领我了解了另一个世界。

            老师评语:为你点赞,关注蓝天,关注星空……

    ↑劳忆君同学阅读

        读《让人目瞪口呆的物理》

                                  张陈琳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叫做《让人目瞪口呆的物理》,它是一个叫做不可思议的物理系列的丛书中的一本。这本书的内容涉及极广,有简单的机械,上学期才刚刚学过的二力平衡,测量,声音等。而且内容简单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初学者的阅读,而且其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图片和与物理相关的好玩的段子,闲暇的时候可以用来解解闷。声音有讲到声音的形成与传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来传播的,而且在固体气体及液体中的传播速度都不一样还分为噪声与乐声。而人类所能听到的声音大小范围只有20Hz到20000Hz,低于20Hz被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则被称为超声波。还讲到了有趣的透镜成像现象,举了很多有趣的小例子来证明透镜是如何 成像的。还有力,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摩擦力,重力,等等等等,我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力。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物理懂得更多的!

    ↑张陈琳同学阅读

        《趣味物理学》读后感

                                郭子欣

            这个寒假我读了《趣味物理学》,里面有许多我不知道的知识!

            就像这一个问题:如果一个装潢水的杯子里放大头针,可以放多少个吗?最初的时候,我想,嗯,要是放大头针的话,应该只可以放三、四个,放多了水就会溢出来了!

            看了答案之后才知道自己错的离谱。但是我还是不太相信,于是就自己做了一个实验。我把一次性杯子里装满了水,并连续不断向水杯里放大头针。一个、两个、三个….已经放了一小盒大头针了,但是水却仍然没有溢出来,这时我才相信书上的内容。

            水在被大头针排出时不会沾在杯口上,而是形成向上的凸起。这个凸起肉眼看起来并不明显,如果花一点精力计算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并于杯口上这个不大凸起的体积进行比较就会知道,一枚大头针的体积要比这个水面凸起的体积小几百倍,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装满水的杯子中还可以放入几百枚大头针的缘故。

            杯口越大,可以放进去的大头针数量就越多,因为凸起的体积也更大了。

            还有另一种方式也可以证明:做一个大致的计算,大头针的长度大约为2.5cm, 直径大约是半毫米。根据公式(3.14 πd2h/4)可以推断出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5mm3,而加上大头针的帽,总体积也不会超过5.5 mm3。而高出水杯的体积大约6400 mm3,这比起大头针就要高出1200倍。

            还有一个故事也十分有趣。飞速旋转所产生的离心作用可以达到极大的数值。图1的实验就是关于它的。

    ↑郭子欣同学手绘

            我们都知道,新生植物的茎总是向重力作用相反的方向生长。但是,假如让种子在飞速旋转的车轮上生根发芽的话,幼芽的根会长向轮外,而茎却顺着轮子的半径方向朝内生长。因为植物不再受到重力作用,而是受到从轮轴的向外的力的作用了。因为植物的茎总是向着重力相反的方向生长,因此,植物就沿着从轮缘到轮轴的方向向内生长了,因为我们的人造重力要比自然重力大。

    ↑郭子欣同学阅读

          《科学大王》读后感

                                成筠筠

            今年寒假我阅读了《科学大王》—一本的科普书。刚开始觉得很枯燥,书中讲的全都是我从没接触过的知识,但到后来我越看越入迷,越来越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书中讲了许多的奥秘,如月食的形成,季节的变化,彩虹弯曲的原因以及星座等等。

          书中的内容简单易懂,每篇文章像一个小故事一样激发了我读下去的兴趣,我也常常在散步的同时给父母讲解一些有关的知识,和父母一起讨论,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自己再去查阅弄明白其中的奥秘。

          《科学大王》一套书一共有六本,我一口气全部看完了。学习到了许多的常识和科学道理。也不禁感慨生活中处处存在科学。就好比是打哈欠,看似是无意间的小举动,却联系着全身的神经和肌肉,打哈欠也能使人身体和心理得到放松,是人体具有的一种重要的生理保护作用。同时打哈欠也是对人体敲响了警铃,提示我们应该放下手头的工作去休息休息。

            发现身边的科学,也是每个科学家的优良品质,所以才能发现这么多的科学知识。爱迪生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从小就对身边事物感到好奇,自己模仿母鸡孵蛋也是一个实验的证明,即便家境不富裕但因为有这样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爱迪生才能有今天的永垂不朽的名声和当时伟大的发明物。.

            现在我们的环境比爱迪生好得多,又有良好的教育,不能放弃这样的机会,也要克服种种困难,回报祖国。

    ↑成筠筠同学阅读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徐米加

            一个星期六下午,我和同学一起逛书店,《十万个为什么》吸引住了我。翻了几页后我决定把它买回家。一到家,满怀着好奇心小心翼翼地翻开书本,认真的开始阅读起来。

            这套书里包含着动物王国、植物园地、生活百科、地理气象和人体奥秘等几方面知识。书本里的知识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是既有文字,又有漫画。

          好看极了!为什么大象的鼻子那么长?为什么人在太空中衰老的快?植物也会感冒发烧么?这些问题在语文书中是无法找到答案的,但在《十万个为什么》书中我都找到了。在这套书中,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既能帮助我们开阔视野,学到更多的知识,又能提高我们的素质和成功能力的培养。这真是我的无声小老师呀!

            从神秘的地球中我知道了为什么会火山爆发?为什么有"幽灵岛" 百慕大三角与日本龙角的关系?龙卷风是怎么回事?下面就来解开谜底。火山爆发是因为岩浆冲破火山口的岩石而导致的火山爆发,火山爆发后空气中弥漫着岩浆发出的气味,冷却的岩浆变成了坚硬无比的旋武岩。为什么会地震呢?这是因为地壳在运动中断裂发生碰撞,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见到的地震了.地震可以导致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山体滑坡,雪崩……为什么会有"幽灵岛"呢?我想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吧。

            那我就来告诉大家吧,“幽灵岛”的起源是海底火山爆发凝结成的岛屿,在火山口连接岛屿的地方,由于水的冲刷使岛断裂,再次进入海中,这就是“幽灵岛”的消失。等到第二次火山爆发时岛屿再次浮现在人们的眼前,这就是“幽灵岛”的重现。那大家知道百慕大三角与日本的龙三角的关系吗?百慕大的海底有巨大的磁场,所以当飞机,轮船,潜水艇进入百慕大时就会被磁场吸入海底。而龙三角却不同,在海面上会有飓风,加上迎面而来的巨浪可以使万吨巨轮分成几段,就算是理想的流线体也会被巨浪折断。至于龙卷风呢,就是因为天空中冷热空气碰撞形成的,龙卷风的风速是每小时五百到八百千米左右,可以吸起物体,把它带到其它地方,再抛出去。

            大千世界,神奇万物等着我们去探究和求索,让我们一起前行吧!

    ↑徐米加同学阅读

        物理中的趣味与魅力

                            王惜媛

            在日常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令人感到神奇的科学现象。这本书通过对这些科学现象的剖析,并结合了许多科学故事,向读者生动地解释了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这本书一共有7章。在前5章,讲了关于力、热、光、电、声的知识,第6章讲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一些平时并不起眼的事,都有着物理知识,最后一章讲解了很多伟大科学家的生平,让人了解到他们的成就。

            这本书用了一些简洁明了的语句,让人一下能看明白,也不会令人觉得无趣。它让我对一些事物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认识了许多以前不认识的东西。它的内容很多,但并不让人感到无趣,这就是它的魅力。比如,有一篇讲的是关于自行车的物理应用,它从各个方面讲解了自行车的原理以及一些有关的知识。看完后,我感觉自己以前对自行车几乎不了解,也想不到这其中竟有这么多的物理知识。在每个标题的下面会有拓展内容,虽然不多,但很有道理也很新奇。

    ↑王惜媛同学阅读

        大球和小球:谁的坠落速度更快?

                                    姜易辰

          这个实验由伽利略所得出,从单摆实验,再想求出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掉落的速度的结论。和课本上一样,1581年某一天,伽利略看到随着空气摇曳的灯在摆动,他用脉搏测量了吊灯的摆动频率,并得出结论:无论吊灯摆动幅度有多大,每次摆动花费的时间相同。

    ↑姜易辰同学供稿

            而在1589年,伽利略开始思考关于亚里士多德关于坠落物体的学说。他曾说过质量较重的物体肯定比物体质量小的下降速度较快。而伽利略想要证明这一结论,所以他就爬上了比萨斜塔,在上面挖了一根槽缓冲坠落速度,之后还用了水钟和挂置铃铛的方法,得出----球于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伽利略引了个印子,最后由牛顿完成了他死前未完成的计算。也就是现在的无论质量是大是小,物体下落的速度不变。也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重力加速度,“在同一地区同一高度,任何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是相同的”这句话的观点。

            在日常中,我也做了实验:

            在水平面的平地上,不受海拔影响(重力加速度随着海拔高度增大而减小)。

            一支质量为1g的笔,和一个为8g的胶带

            然后在一声哨令下同时放下,由相机记录下掉落到地面的时间

    结果时间相同

            得出结论:无论质量是大是小,物体下落的速度不变。

    ↑大球和小球:谁坠落更快

        读《万物运转的秘密》有感

                                    李佳毓

            这是一本充满了创意与新奇的物理世界科普书,让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间有了一些绝妙的联系。这本书里,由可爱又幽默的猛犸象,带领我们进入一个迷人的物理世界。它以诙谐的方式描绘了数百种机械运转的原理,更形象的展现了物理中的发现源于生活的发展历程。从简单的起重机械到高科技的网络,尽数囊括其中。本书中的文字简单易懂,语言幽默,即使是那些对物理知识一窍不通的低年级学生们,也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来对复杂的物理世界中的不少知识点感到恍然大悟,可以更好地激发青少年对于物理的热情。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力的奥秘、热的奥秘、声的奥秘、波的奥秘、电的奥秘和数字的奥秘。

            在力这一部分中,它介绍了不同的力对于物体来说,所产生的结果不同。机械的运动是通过不同种类的部件,如杠杆、齿轮、传送带、轮子、凸轮、曲柄、弹簧等,它们通过复杂的联动装置互相连接起来,因不同属性而做不同的工作。但不管属性如何,这些机器所建造出来的力来促使机械运转。任何物体只要在地球上,它们的组成与变化,都是通过三种基本的力来实现的。但几乎所有的机械只用到其中的两种。第一种是引力,它能将任意两种物质吸引在一起。引力是这三种力中最弱的。之所以人们会去注意它,一是因为它的大小是由涉及到的物质双方的质量大小决定的,二是因为其中一方是巨大的地球。第二种力是存在于原子之间的电磁力,它是形成与点有关的一切现象的原因。电磁力可以束缚原子。但比如弹簧和摩擦器械等是直接使用电磁力,它们既能产生运动又能阻止运动。第三种力是最强的核力,它可以将粒子束缚在原子核范围内。并且这种力只能通过核能的形式释放。

            在热这一部分中,它告诉了我们:还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经得出了一个基本理论:所有的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并且所有的物质都是由一种或多种元素构成的。在这些物质中,原子会结合成分子。分子以活动的方式操纵着许多机器,如船舶、飞机、泵、冰箱和内燃机都是利用组成的分子来运转的。当你关火柴盒时,有大约4×10ⁿ个氧分子和氮分子同时进入火柴盒中(这里的n约为23)。气体分子非常活跃,它们充满了每一个能够到达的角落。在液体中,分子的能量要弱一点,并且聚成小团,随意游走。固体中的分子能量是最弱的,并且都拥挤在一起。不管分子小到什么程度,它们的存在确实解释了在机器中某些物质的特性和行为。固体分子键非常强,它们将分子紧紧束缚在一起,所以比较坚硬。液体分子间的分子键较弱,它们虽然能将分子连接起来,并形成一定的体积,但它们还可以流动。气体分子之间的分子键是最弱的,它们无法将气体分子吸引到一起,所以气体能够膨胀并且充满于各个角落。因为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所以它们本身含有能量。分子不停地碰撞同一个平面,就能产生液压和气压。正因有些机器需要以压力来工作,所以工人们使用热来增强压力。

            在波这一部分中,我们需要用自身的感官来感觉波的存在。有两种类型的波,其中一种是较容易理解的声波,它是由介质的振动形成的,并且只能在介质中传播。一个独立的声波就是一个由振动的空气、水和固体物质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分子链。在发声体振动时,环绕在它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跟着振动,分子自身不会跟着声音移动,它们只是将振动传递出去,声音只是我们为这种振动所设定的概念。另一种波是光波和无线电波,它们不需要介质就能传播,但它们是由振动的电磁场和磁场构成的。它们以光速传播,而声波则是它们的速度的百万分之一。我们现在的座机,就是使用了电磁波。

            在电这一部分中,电能是来源于我们所知道的最微小的物质之一的电子。电子非常小,即使是1012个电子聚集起来也没有大头针的针尖大。1安培的电流只够点亮一只照明灯泡,而此时在导线的任意一点上,每一秒钟都有6×1018个电子通过。每一个电子的相对移动的速度都很缓慢,但是电荷却正在以光速从一个电子迁移到另一个电子上。如果说19世纪是机械设备的鼎盛时期,那么20世纪则是电力设备的时代。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机械运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在这本书中,我了解的最多的就是杠杆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杠杆的应用十分广泛:跷跷板、天平、剪刀、开瓶器、钳子、锤子、镊子、钓竿、挖掘机、指甲钳等,这些看似都是杠杆,但有不同的种类:天平、跷跷板、剪刀、钳子为一级杠杆;开瓶器为二级杠杆;挖掘机、指甲钳为多重杠杆。就是这么一个杠杆,它的种类就已经这么多了,其他的物理器械像齿轮等,就一定更多了。

    ↑李佳毓同学阅读

        《忒修斯之船》读后感

                                  崔  鹏

            据说《S.》的灵感来自于艾布拉姆斯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的扉页上写着:看完请留给下一个读者。于是他便想象着,两个不认识的人通过在同一本书上做批注的方式进行对话、探讨问题和交流。按照这样的思路,便有了《S.》以及《S.》里包含的另一本书《忒休斯之船》。

            “忒休斯之船”是古希腊时期普鲁塔克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悖论:如果一艘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代,直到所有的木头都替换了,那么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有的哲学家认为,只要有一块木头被替换了,便不再是忒休斯之船了,有的哲学家认为功能性大于材料,它仍是忒休斯之船。

          《S.》整本书的脉络大体是,两个素未谋面的读者通过阅读《忒休斯之船》,建立起了联系。他们共同探索关于《忒休斯之船》中主人公的身份,作者石察卡的身份,译者F.X.柯代拉的特别,以及两个读者自身的故事,小说中有巧妙的推理,有丰富的推理材料,类似报纸、明信片……,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悬疑小说。

            而《忒休斯之船》这本书讲述主人公失忆后寻找自我、找到自我的过程。失忆后的主人公名字不同、职位不同、记忆不同、生活方式不同,那么他还是原来的他吗,这就回归到了忒休斯之船的哲学思考上,看这本书的意义不只在于解开悬疑的成就感,更让我们思考,有时事物并不只是一面的,我们无论是探寻世界,探寻世界的任何其他事物,包括了解自己,都有两个方面,只有通过全面的解读,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结论,从而更好的认识世界,找寻自我。

    ↑崔鹏同学阅读

        读《宇宙信息图》有感

                                傅永齐

          《宇宙信息图》这本书有两位职业天文学家斯图亚特.洛维和克里斯.诺斯共同完成,从序言中大概了解到两位都是很有能力的人才,就更加想读这本书了。

            翻开这本书,每一页都是精致的图片,数据要么是图像,要么是清晰的图表,如果有文字,那也是很简短的,真是名副其实的图啊。

            这本《宇宙信息图》不仅图片精美,内容还十分充实,每页都有新的知识。在以前,虽然我一直都知道太阳体型巨大,但是我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大。我也一直知道太阳系很大,却不知道大到什么程度。我还知道了太阳系是不止九个行星和一个恒星,还有矮行星、彗星和好多陨石。

            书中还有一张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们将太阳的大小缩小到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那么大,其他的星球也等比例缩小,星球与星球之间的距离也等比例缩小,在将数距画在世界地图上,把太阳放在埃菲尔铁塔的位置,整张图一目了然,在我心中也留下了一个太阳系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这本书真的很棒,读起来津津有味,清晰的图比大段的文字读起来更易懂。

    ↑傅永齐同学阅读

        《时光倒流一万年》读后感

                                  徐悦淇

            今年寒假,我有幸读了一篇科普文章,文章名字叫《时光倒流一万年》。这本书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猴子是如何进化成人类的。

            在没有看文章前,我就心存疑惑,猴子是如何进化成人的?现在的猴子是否也能进化成人类?带着疑问,我去书中寻找答案。 原来古类人猿通过直立行走,并且学会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创造,从而开发了大脑,慢慢从猿人进化成了人类。但并非所有的古猿人都进化成了人类,另一部分则变成了现在的猿人或猴子。这一转变过程是非常缓慢和持久的。并且不仅仅是需要时间长,也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进行共同作用,古猿人才能进化成人类。人类是在距今三四百万年前出现的,人类为了生存,不仅学会使用一些天然形成的工具,也学会了自己创造工具。非常了不起。

            书中提到的另一个观点也引起了我的兴趣,它就是“是劳动创造了人类,还是人创造了劳动?”。 这个疑问有点类似于哲学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人如果不劳动,是否会退化成猴子等生物?人类通过劳动创造食物得以繁衍生存。不劳动就不能生存,就会走向毁灭。

            这篇科普文章真正告诉我们的是, 我们只有辛勤劳动,刻苦学习,才能得以进化和成功。不进行思考,不劳动,四体不勤,就会退化,退步,也就无法获得成功了。

    ↑徐悦淇同学阅读

    用正经的物理学来分析那些脑洞大开的不正经问题

                                        ——《What if》读后感

                                  李思逸

    ↑李思逸同学阅读

            我这次读了一本好书,名字叫做《What if》,中文译名叫《那些古怪又忧心的问题》。作者是兰道尔·门罗。

            这本书都是关于用物理学知识去考虑一些奇思妙想的问题。比如说:牛排要从多高的地方落下才能使牛排被烤熟?把一个棒球以0.9倍光速丢出会怎样? 如果一场暴雨下的雨全部都合为一滴雨落下,那又是怎样的情形?在书中也有很多有趣的插画……而且最关键的是文章都很通俗易懂,哪怕读者没有学过物理也能轻轻松松看懂整本书。这本书四十九块钱,不算便宜也不算贵,挺厚一本呢。

          我建议大家都去看看这本书,真心不错!

    ↑李思逸同学

        读《恐龙科普立体书》有感

                                  叶健龙

          寒假里,小姑打电话问我喜欢什么书?我告诉她,我喜欢科普类的书,比如恐龙或兵器类的,结果小姑送了我一本《恐龙科普立体书》,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很意外,又非常惊喜,当时的我如饥似渴的把书轻轻地打开,哇!映入眼帘的这些恐龙像活的一样,我一页一页的翻着…… 这本书主要讲得是一两亿年前,当人类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地球被一群极不寻常的爬行动物统治着。它们和现代的爬行动物类似,大部分也长着有鳞的皮肤、长长的尾巴以及爪子。但是6500万年前,它们从地球上神秘的消失了,留下了众多难解之谜。而这本书,让我穿越了一次时空,回到史前时代,一起去探索恐龙的奥秘……

    ↑叶健龙同学提供

            我最喜欢这本书其中的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侏罗纪巨型恐龙,这个部分说的是,进入侏罗纪,恐龙的种类更为多样化,一些恐龙的身体进化的非常庞大,还出现了一些巨型食草恐龙,大型食肉恐龙也活跃在这一时期。我第一个看到的是巨型食草恐龙——梁龙,有一张小卡片上带着问题“哇哦!你能想象到它有多重吗?”引导着我去寻找答案:长脖子长尾巴的迷惑龙和梁龙就属于这一族群。还有巨大的长颈巨龙,其身高是长颈鹿的两倍多,体重是大象的十倍多,从鼻子到尾巴的长度是27米!哦!原来梁龙是这样的,它虽然身体庞大,但很心地善良。接着是可怕的掠食者——剑龙,这只剑龙你可得小心了!有一只饥肠辘辘的掠食者就在它的背后!异特龙是侏罗纪时期最大的食肉恐龙。这种两足行走的掠食者有一个巨大的脑袋、强壮有力的颌部,以及一口锋利的牙齿。这种恐龙真是动如雷震,凶猛威武。第二部分是:白垩纪恐龙,这个部分说的是,在中生代的第三个纪,也就是最后一个纪——白垩纪,新种类的恐龙出现了。这些不可思议的恐龙包括身披重甲的食草动物和集体狩猎的可怕掠食者。这个纪的恐怖霸主是霸王龙,它是有史以来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雷克斯霸王龙。这种两足行走的恐龙身高为大象的两倍,头部硕大,嘴里长有约50颗香蕉状的利齿。霸王龙那致命的颌部能一口将猎物的骨头咬碎,这种强有力的咬力是现存任何动物都望尘莫及的。另外还有被所有恐龙称为“武装斗士的——三角龙”,三角龙是食草恐龙,它头上长有三个角,鼻子上方有一个短角,眼睛上方各一个长角,脖子周围还有骨质颈盾,它就像钢铁般的盾牌,一直保护着它。这些武器能够帮助三角龙对付凶猛的掠食者,如霸王龙。我最喜欢三角龙,因为霸王龙看到它都撒腿就跑,三角龙真不愧为武装斗士啊!

            这本书让我感到震惊的是“恐龙之最”这部分,当我第一次打开时,一只巨大的霸王龙头和锋利的牙齿向我扑来,吓得我心惊肉跳,忐忑不安。我又惊又喜,惊的是这本书太立体,太真实,喜得是这本书太让我有意外的收获。

    叶健龙同学提供

            看了这本书,我对这次的“穿越”收获颇多,真想把这本书介绍给我所有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前世界,一起来探索那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可思议的动物们吧!

    ↑叶健龙同学阅读供稿

        《少年科普世界》读后感

                                史家豪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又一个的谜,我也不例外――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吗?动物为什么要冬眠?植物也需要呼吸吗?我们能不能跨越时空?这些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为了解开这些我不懂的“迷”我选择了《少年科普世界》,我希望它可以给我带来这些我不懂得的问题的答案。

            这套《少年科普世界》共分为十册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天文、地理、生物、人体、科技、动物等方面的内容,是一套增长知识的科普读物。书中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用准确浅显,生动活泼的语言,解答了我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科学之谜。《少年科普世界》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科学奥妙的存在。自从我读了这套书后,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知道日常生活要注意些什么,遇到的一些奇闻异事我也可以通过科学说法来解答他,丰富了我的生活经验,让我不断的健康成长。还增长了许多科学道理和文化艺术类的知识。书中一个个新奇的知识,让我感到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和自然界中的千变万化,真让我爱不释手。其中有“我呼吸的是什么”、“太阳帆远征宇宙”和“空气到处是一样的吗”等。这些内容我都很喜欢,但是,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磁悬浮列车为什么可以悬空行驶》这篇文章。让我又联想到了人们常说的概念汽车。我们未来的交通工具又是什么样的呢?

            一本好书,不但可以激发学习的欲望,而且还可以开拓眼界,在这个讲究的话,我们肯定会被这个时代所渐渐的遗忘,我们只会一点一点的落后,选择一本好的科普类读物吧,相信它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经常读有关这方面的书,头脑中产生的疑问才会越来越少,兴趣也就越来越高。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学问,更多的人生道理!

    ↑史家豪同学阅读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高晨昱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一本好书会使我们受益匪浅。在寒假时,我在家乡重温经典《十万个为什么》以后,我对许多事物的奥秘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例如在看到“蜜蜂蜇人后为何会死去”这一篇。我了解到了蜜蜂尾巴上的毒针连接着它的毒腺和内脏。如果蜜蜂叮了人,它的倒钩会钩住人的皮肤,稍微一使劲,就会把身体力的内脏拉出来,这样,蜜蜂就无法存活了。

            都说蜜蜂不会主动攻击人,因为这无疑是自投死路。可在一种情况下,它们会奋不顾身地挺身而出,这就是在家园被破坏的时候。这时,它们真的是冒着生命危险与敌人殊死一搏。即使是体积比它们大几百倍的敌人。它们整齐地拍打着翅膀,如冲锋战斗机,发出“嗡嗡”的怒吼,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态,冲向敌人。那气势,让人生畏。尽管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可它们仍表现得那样义无反顾。它们的这种大无畏精神实在是令我十分佩服。你无法想象在歌谣里那样可爱的小蜜蜂也会有如此英勇的一面,读了《十万个为什么》以后我才知道。

            我曾经在一个视频中了解到了月球的神秘,比如月球的公转和自转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它永远是一面朝向地球。还有月球上的陨石坑有大有小,但深度最深都只有六公里。而且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从卫星的角度来说它太大了。我本希望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但很可惜几乎没人知道为什么。世界上有很多没有解开的谜题,所以我们要多读书来解答它们,为人类做贡献。

    ↑高晨昱同学阅读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朱歆宸

          小时候,我总喜欢问爸爸妈妈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为什么太阳东边升西边落;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月亮为什么有时圆圆的像玉盘,有时弯弯的像镰刀;有时为什么艳阳高照,有时为什么烟雨绵绵……面对我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爸爸妈妈也无法回答,我的好奇心总是得不到满足。而现在,每当我好奇的时候,我不再问爸爸妈妈,而是去找我的第二个老师,那就是——《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帮我解决了许许多多的难题。它将我带入神秘的科学世界,在这大神秘的科学世界里,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也解开了我在生活中不少的迷团。

            太阳东边升西边落,分白天和黑夜,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同时地球本身也在自转,当我们面对太阳的时候就是白天,背对太阳的时候就是黑夜。地球在自转的时候是从西向东转,所以我们看到太阳东边升起西边落。

          以前,我以为:太阳比星星大许多,可看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我大吃一惊,星星离我们实在是太遥远了,其实它们都像巨大的太阳,有的直径比太阳大几百倍,几千倍。它们的发光本领也很强,千倍万倍于太阳的有很多。我们所看到的太阳光那么亮是因为它离我们近,我们只能看到一点亮光是因为它们离我们远,如织女星,就距地球一亿四千七百五十八兆八百四十八万亿公里,那么看不清星星离我们就更远了。

          从《十万个为什么》里,我知道了吃饭不能挑食,因为小朋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各种营养,每一种食物并不是什么营养都有,有的这种比较多些,有的那种比较多些,有的缺这种营养,有的缺那种营养,只有不挑食,才能增强体质。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什么许许多多的道理,它是一位无声的老师,给我们无穷的知识,让我们知道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书中一个个新奇的知识,让你感到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和自然界的千变万化。

    ↑朱歆宸同学阅读

      读《世界未解之谜》

                              王梓丞

            今年寒假,我们的物理作业有一个科普书感悟,于是我就从积灰的书堆里挖出一本《世界未解之谜》。

          本书中第一章,就是未解之谜之“法老的咒语”。神秘感炸裂,心想是什么厉害的咒语?长生不老?修真渡劫?迷信!

            我一看到题目就不相信!但看着看着,才知道上半篇讲的是法老生前下了一个黑暗诅咒,“哪个家伙敢打扰我的安息,那个人死定了”…….呃,好吧!大概是这意思。

          故事渐渐开始引人入胜了,我居然觉得法老的“咒语”还真像那么一回事儿。因为摆事实讲道理,从1923年4月到1828年为止,有几十人成为了图坦卡蒙法老咒语的牺牲品。最早的有卡纳冯爵士,奥布里,赫巴德上校,考古学家梅西,戈德等20多个与发掘图坦卡蒙金字塔有关的人员先后非正常死亡(指意外或急病)。之后还有至少25名学者,专家死亡。看得我寒毛淋淋,感觉玄玄乎乎的,

            我便想:这个法老为什么要诅咒进金字塔的人呢?是为了防盗墓贼吗?还是担心不能永生?因为做七重棺椁、七重尸布,摆放器官的转生瓶,做成木乃伊还有一系列祭祀活动,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我又迫不及待地去看下半篇,看完之后,可把我的头搞大了。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法老的咒语是不可能有的。据说科学家在显微镜下发现金字塔里有一种真菌,这小家伙甚是凶险。一旦墓(金字塔)被掘开,随着空气流动,皮肤触碰,真菌就粘在挖墓人的身上,通过人的呼吸道、血液侵入,引起一种致命的癌症。这种真菌也许就躲在金字塔里的壁画中。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第一王朝的第一位国王-米娜就是制毒高手,放今天还不成生化武器专家啦?呵呵跑题了。所以我断定法老用数理化来保护自己的陵墓可能更实际一些。

            唯心主义就是天灵灵地灵灵,诅咒真的灵。唯物主义就是,有益菌喝养乐多,要命还是法老箘。总之现在还没有一个公开的官方答案,真是一个未解之谜啊!

    ↑王梓丞同学阅读

      物理课外读物读后感

                              严  哲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是一本由兰道尔.门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这是我在今年寒假看的一本书,它的有趣在于它由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组成,而且每个问题都有真实而精确的答案,使我在答案时都能让我哭笑不得。

            最我印象最深的惨烈场景,是在讲一题密度与中子星相当的子弹放在地球表面的时候。中子星是巨大恒星,因为自身重力坍塌后形成的产物,所以它几乎是密度最大的物体之一。一颗中子星密度的子弹,如果用足够大的底座托住,可以在地面上放几天不陷进去。那么这颗子弹,能摸一下吗?

            而作者也给出了非常科学的解释:因为质量特别大,所以子弹的引力很大。因为体积很小,所以在它周围呈现的是非均匀引力的环境。你在10米之外时,能感到一点一点拖拽你的力,越走近力度越大。当手臂伸到离它20厘米时,就再也拔不出来了。之后的情况也非常令人忧心,血液喷涌而出,不到9秒就会失血过多身亡。

            惨烈的同时,又很好笑。希望有更多人可以认真读这部作品。

    ↑严哲同学阅读 ↑北虹 八(3)2018 寒假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我们的一次物理寒假作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fh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