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八月往后,是农村最忙的时候。玉谷的绿叶上仍在散发着酷暑的气息,大地还没有染上秋天的颜色。匆忙来去的农民,已经把玉谷,谷子,各类豆子,陆续收到家里,各家又急需要钱买肥料犁地种麦。但收到家的粮食却抽不出空去粜。精明的商人看到了商机,便开上汽车,三轮车走乡串户收粮食。乡下人实在,于是各种的坑蒙拐骗的事便时有发生。淳朴的农民除了一时的愤慨,更多的是是把这些事当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图片与内容无关上沟的老孙头种地是把好手,卖粮食吃了两次亏后就不敢再粜粮给收粮食的人了,只能等在外地打工的儿子回家再粜。这一来,往往保存不好的粮食就坏掉了。这不,去年没粜的绿豆生了虫,晒了一天,原来有80多斤的一袋绿豆,绿豆象一跑,现在满是空壳,连60斤也不足了。唉声叹气的老孙头连问几家来收粮食的,却没有人收,愿意收下的,也只出五六毛一斤。 老王叫王生发,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四怪之一。有一次看到怨声载道的痞子村长捂着嘴在路上转,故作关心地上前问道:“村长,这是怎么了?牙疼?” 村长点点头,没说话。他又说:“村长啊,我有个治牙痛偏方,要不咱试试?” 痞子村长也是疼的狠了。忙说:“快说,啥法?”。他一本正经的说:“上树!” 村长信以为真,就爬上了路边一颗大树。他问:“疼不疼了?” “疼。”,“再上!”。村长一直爬到最高处了。他又问。:“疼不?”,“疼。” 这时树下围满了看热闹的人。他大喝一声:“牙痛你还上这么高!不疼你能上天!”喝罢,扬长而去,只留下一片笑声和树上凌乱羞愤的村长。也从此成就了一大怪的美名 。 老王看到从小玩到大的老伙伴心痛的样子,眼珠一转,走上前说:“老孙头,我把你这点绿豆卖个高价怎么样?”老孙头没好气的说:“屁的高价,最好的绿豆才两块三,这袋豆你能一块一斤卖了就不错了。” 老王说:“上次坑你一百块钱的两个人去下沟村收粮食去了,一会就回来。你去如此这般,我们把被骗去的要回来。” 半个多小时后,两个拉着架子车的老头,慢吞吞地走在乡间小路上。车上就放一袋绿豆。不一会,一辆收粮食的汽车从后面赶上来停在跟前,一个光头从车窗内伸出来问:“老乡,拉的啥?去那里啊?” 两老头没吭声,继续慢腾腾地走着,车上跳下一个满脸精明的中年男子:“老乡,去粜什么啊?拉十几里路,能多卖几块钱?多不值得啊!” 老王擦擦汗,停住脚步说:“绿豆,不卖给你,听说拉到镇里每斤多卖两毛呢。“ 中年人笑了:”我看看绿豆怎么样,“顺手打开口袋,手伸进去搅拌一下立刻抽了出来。“豆不太好啊,老叔。” 老王一把夺过口袋说道:“胡扯,多好的绿豆啊,你们这些人我知道,不识货还短斤少两,我自己去粜。” 中年人前后看了看,四下没人,就悄声说:“老伯啊,看你们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辛苦,我真不忍心啊,这样吧,你拉到镇上也最多能卖两块四一斤,我就当做好事了,两块四,卖了吧。” 老孙头看看老王,老王摇摇头:“不卖。我在家过好秤的,86斤,你们的秤不足。” 中年人赶紧说:“行,大爷,就按你说的,我要了。” 老王说:“不卖,我们公平买卖,你不过秤,谁知道你操的啥心。“ 中年人忙说:”好好好,大爷,我们公平买卖,当面过秤,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总行了吧。“ 老王犹豫了一下说:”不行,好像有点不对,不过你这人到是挺不错。“ ”那是,老大爷,我是出了名的好心,别犹豫了,你看天这么热,路又远,我不挣你钱,就当帮忙了,来吧。“ 两个人手脚麻利的过称算账付款:”老叔,不错,你看,86斤,每斤两块五,共215块钱,你收好。“ 老王眉开眼笑地接过钱:”好,你这人不错,下次我有绿豆还卖给你。口袋给我。” 中年人急忙又取出一个新口袋,套在绿豆口袋上,中年人拉着口,光头双手托住绿豆袋底一用力,哗啦一声把绿豆全顺人新袋内,又抖了抖。把旧袋仍在架子车上。两个人慌忙上车就走,临走还不忘喊一声 :“走了,老乡。” 车刚开出几步远,老王大喊一声:“别走!”回答他的是一阵大笑和汽车油门的轰鸣声。 老王追了两步,看着绝尘而去的汽车,和跟上来的老孙头拊掌大笑。拉上架子车回头就走:“回家喝酒去。” 也许有人问,这世界疯了? 精明的商人不识好坏豆,连称呼也弄不明白? 不是,原来,老王回家取了一千块钱,用一根很结实的棉线在一头把钱捆成一卷,另一头缝在袋子底部,倒入绿豆后,绿豆就在钱上边盖了薄薄一层,收粮食人手一搅就摸到了钱,他们也知道农村很多人喜欢把钱藏在粮食里。于是就想趁老头没想起来先把豆倒腾到自己手里,这才不惜一切手段,既不还价,又给足秤,低三下四地让步,殊不知老王正是抓住他们贪心的弱点,这才有了上面的故事。怪人老王以乡下人的智慧,利用商人奸诈的特性,上演了一出绝妙好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