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读书
成功者说 | 鸡汤鉴别与饮用指南

成功者说 | 鸡汤鉴别与饮用指南

作者: 大有可为 | 来源:发表于2016-08-19 20:45 被阅读0次



    “最终,我吃到了第六个包子”成功者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人的一生很长,但起着决定作用的节点只有几个,那第六个包子就是我人生的节点!”话音刚落,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仿佛观众们已经习得成功的秘诀了。

    上面那段只是我与朋友们常说的玩笑话,我常常思索着,成功的人真能知道自己如何成功的吗?还是如同那个耳熟能详的哲学小故事一般,愚者吃了六个包子后终于吃饱了,感叹道,早知道直接吃这第六个包子了!

    现实中的情况多变点,可能是第一个或者第二个包子给吃包子的人更多的饱腹感和满足感,甚至在以后的进食中他都纪念着那枚包子,逢人问其吃饱的秘诀,便滔滔不绝诉说着某个包子对其吃饱起着何等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不是排斥打击那些愿意与世界分析自己心得的成功人士,只是自己的感触是一出,真正的人生进程又是一出。任何人都不是以探究的心态去走通往罗马的路,没有什么对照假设,走一步算一步,到了罗马城再回头用心良苦地剖析自己的心路历程,到了读者眼里最终难免沦为一碗精心熬制的鸡汤。而读者在津津有味地灌完这碗汤之后,才发现只是一发心灵的大保健,好似无聊的消遣。

    曾看过一句特别精妙地话,与其毫无头绪地纠结于自己的人生,不如看看别人的人生,这就是电视剧的意义。

    回避问题,看看其他人过得怎样是我们的本性。成功者的秘诀亦是如此,而且更像是双向选择性失明,观众以为自己习得了武林秘籍实际上只是回避问题;成功者以为自己传输了内力,却是陷入了第六个包子的陷阱。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提出“市场假象”的概念,人们无法看到事情的真相只见得事情的假象,市场假象则是语义不清带来的假象。

    这位哲学家非常有趣,在各位哲学大家为唯物唯心争论的时候,他说:

    根本问题并不在于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因为它对于人们求得真知并没有实质性意义;也不在于认识的本原是精神还是物质,因为它对于人们求得真知也没有实质性意义。

    市场假象简直是令人上瘾的鸡汤必备调味品,它可以使你的言论立于不败之地,越看越有道理。常见的假象诸如:科学安排时间、切勿交浅言深、理性对待事物…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用培根的话说,这些语句对我们求得真知没有实质性意义。何谓科学?何为理性?纵使你深究,高阶鸡汤亦有它的招数,第一招可以再抛出新的模糊性语句:理性即为理智,理智即为智慧,智慧即为聪明…无限推演周而复始;第二招可以讲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又于其所言真理之间有着隐隐约约的关系但就是不直接点明,大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之感。

    确实不排除有些鸡汤作者也确实思考了,但想着想着卡了壳抑或是惊觉此前所言皆为虚妄,就索性大书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显然是对读者的不负责。况且更多情形都没有陶渊明如此坦诚,硬把忘言作妄言,欲图用假象代替真理。


    之所以不喜鸡汤,自然是喝多了会有副作用——用心灵的短暂慰藉占据你思考解决问题的时间,并且使你以为自己真的在思考而对鸡汤上瘾。

    但鸡汤亦非必须弃之远之的剧毒。知乎上有过对杂志《读者》的讨论,其中一个回答让我深有感触:

    鸡汤式的行文,煽动性的措辞,得出不明觉厉却又深得共鸣的结论,令《读者》广为诟病与不齿。但它确实为很多三观未健全的中小学生构建了积极向上的世界观,等他们长大了自然会去推翻重建原先的世界观,但这不否定《读者》之于他们的意义。

    如今我们读了大学依旧有着我们的《读者》,或许叫逻辑思维,或许叫说话之道。它们之所以吸引着我们就是因为它们为我们呈现了我们三观不完善的那部分,好似饥民见了干粮,也不管它过期发霉了,只管大快朵颐。

    可我们要明白,这其实就像一对夫妻吵完架后互相开导“下次有问题好好说不行吗?非要那么大脾气?”却没有对刚刚争吵的问题继续协商出结果。然后过不了多久又因为同样的问题吵架。鸡汤文仿佛给了我们一切都会变好的希望,实际上并没有解决我们的问题。

    对于鸡汤,能够明眼辨出,一笑置之最好。实在戒不掉,也请谨记: 小酌怡情,猛灌伤身。

    作者:Tempus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功者说 | 鸡汤鉴别与饮用指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nb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