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父亲来照顾两岁的儿子,我对父亲讲,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阻拦限制,只要注意安全就行了。父亲虽然没有反对,却有点担心。他说现在还小就罢了,一年以后一定要立下规矩,不然孩子会无法无天,为所欲为。
最近一直在学习心理学,知道父亲说的话。是老一辈的一代一代传下的错误观念。没有和父亲详细的讲解。也没有去反驳父亲。其实和父亲一样有这种观点的人真的到处都是。这个错误的观念真的是痛苦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举目张望身边,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有很多人明明有一件事情很想做,却不敢去做。比如一个孩子一直想自己去开煤气,做一顿饭,却因为大人不放心一直不让做,一直都没有做,又比如有的小孩想自己骑车去上学,但父母不同意,还有很多的成年人想要离开自己生活的小城市,去大城市打拼一番,家里人有诸多的担心,不知道能否在大城市生存下来,所以一直都没有去。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有这么多的事情想做却没有做?最根本的原因是担心。失败如果失败后,就会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羞耻感。
正如大多数人一辈子没有干过什么特别的事,什么事都是凑合,这是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全能自恋中,全能自恋是人的本能。婴幼儿就活在全能自恋中,饿了一哭就有人喂,想要什么一闹就有人无条件的满足。但是人终究要长大,如果长大了还无意识的活在这种我是神的幻觉中,觉得自己一出手,整个世界就会积极回应自己,满足自己。如果这种想象中的积极回应没有发生,他们就会发现自己不是神,只是个普通人,不过这时候他们不会觉得自己是个普通人,而是一旦受挫,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他们觉得无比羞耻。
为什么同样都是活在全能自恋中的婴幼儿,有点儿疼,通过不断的。有的儿童受到全能自恋的趋势,去做了很多超越他能力范围的事情。长大以后也能做出很多伟大的事情,但是很多人活在挫败当中呢?
有些人看上去天生气量就很大,他们仿佛有无限的空间,而如果你去了解他们的童年,你会发现他们绝对干过超越自己年龄的夸张的事情,这些事情在大人看来也许不值一提,但在那个年龄时是超夸张的,这些事情在那个时候就扩大了他们的心理容量。并且,最初这都是养育者所允许的结果。
心理扩容的最佳时期,就是孩童时期。因为年龄越小的时候,达成夸张目标所需要的现实资源越少。如果这个时候,一个人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容量,那会是养育者给孩子的一个巨大的祝福。
所以我们作为家长,要明白这个道理,在小孩很小的时候不要去限制他,而是要他按照自己的本心去做他想做的事情。让他围绕自己的感觉,不要以大人的眼光,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不管小孩还是大人只有跟着自己的感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够不怕困难,才能够全情投入的去做。小孩从小就能够全情的去做他愿意做的事情,这样每完成一件事情就会让他的自信增长。扩大他的心理容量。
心理学有一种说法,人就是一个容器,通过不断的做事,让自己的这个容器能容纳更多的事情。经过做事失败之后的反思,再去重新挑战,然后才能够让自己这个容器有韧性,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做的好是给予欣赏,在孩子失败的时候给予鼓励,而不是按照我们自己的经验,认知去限制他,让他围绕我们的意志去做他不想做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