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说话小议

作者: 心境如花_cab7 | 来源:发表于2018-08-22 23:04 被阅读122次

    不会说话的人,会使人觉得各色,难以相处;容易导致家庭矛盾不断,不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可能影响职业发展,甚至影响到国际形象。

    不会说话,体现在说话内容上:

    今天晨练时刻,不经意间,听到2位妇女的对话。姑且称她们A和B吧。

    不会说话小议

    A说:你好,你看上去身体很好。

    B答:身体不行呵,只是看上去好。很多毛病呐。

    A说:你很年轻。

    B答:也不年轻呐。只是比你年轻。

    A说:那是。

    至于她们后来说了什么,因我要快步走,没有听到,也不想听到了。

    从其对话可知,AB皆为老妪。A友好问候;B的回应似乎很耳熟——很多人(有时包括我自己)都习惯于这类回应。但身为无心旁听者,当时却感到极不顺耳,有一种句句皆被怼回、令人不爽的感觉。我猜想,她们之后的沟通交流,难以为继的可能性很大。

    她们的对话,B如果这样回答,效果也许就不一样了。

    关于身体:

    B答:谢谢关心。你看上去身体也不错。

    关于年轻:

    B答:是吗?虽然我不年轻了,但听到你的赞美很高兴。

    欣然接受他人的赞美,既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对别人善意的积极回应,双方交流自然轻松愉快了。

    不会说话,体现在说话方式上:

    昨天晨练时,路遇熟人,她年过70,性格阳光,声音洪亮,笑声朗朗。她无意中说到和老伴怄气,往往一星期不说话。起因是老伴做饭菜,盐放多了,咸;买的葡萄不甜。她自己当时说:盐怎么又放多了。买的葡萄一点也不甜,怎么不尝一尝?

    其说话方式是充满了指责与抱怨,丝毫感觉不到她对老伴辛苦付出的感激之情。

    她老伴的回应也很不客气:今后各做各的,各买各的!

    自家人双双怄气,好脾气给了别人。

    我说:遇到那些情况,可以换一种方式说话。

    比如:“大热天的,你做菜辛苦了。只是某某菜盐有点多,我吃了胃不舒服。”

    以一种仁爱之心,设身处地的为亲人着想,感激对方的付出,体谅对方的辛劳;又宛转提出自己的要求,对方一定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何乐而不为?

    又如:“现在的葡萄怎么不甜了?超市葡萄是让品尝的,买之前尝一尝,可能买到甜葡萄。”

    把不甜的责任,归咎给葡萄;同时,又正面说出了自己的建议。我相信,如此,他老伴不会怒气冲冲地回应,以致双方都不愉快。

    她则说:我是直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一家人还那么客气干什么——也许很多人都是如此想法。人们习惯于直人直说,忠言逆耳。这不过是逞一时口舌之快,全然不顾听者的感受,误人不浅。直人宛转说,忠言顺耳说,岂不更好?

    显然,我未能说服她。

    我接着说:如果您老伴气出病了,您也会着急上火吧。

    那倒是。一如她爽快的性格。

    可见她本性善良,只是不注意说话方式,造成家人之间的互害模式。

    不会说话,体现在不分场合、大声说话上(我自己也曾犯此毛病):

    与别人意见有分歧时的声色俱厉,生气时对家人的吼叫,有理言高,爱骂人、训斥人,餐厅里的大呼小叫;火车、影院里的高谈阔论等,皆属此类。全然不知该闭嘴时且闭嘴,小声说话是文明。

    曾经自费去过日本。大的日式餐馆把中国游客与欧洲游客的就餐区域完全隔开,原因据说是中国人爱喧哗。真是一言难尽的苦涩与屈辱。有人会说,这是赤裸裸的歧视,中国人不去不就得了。全球化时代,依然乐意做井底之蛙,闭关锁国式的思维,不可理喻。

    也曾带学生去过德国、荷兰等国游学。在德国的火车上,当地乘客安安静静;可我们有的学生自视优越,平时贫嘴成习,一路旁若无人,高谈阔论,全然不知入乡随俗。我只好屡次示意制止。

    我有位老师,任何人与她通电话,她开头都是这样:喂(第2声)诶,某某你好——令人心情极为舒畅。她说过:与人说话,要把话在嘴里含一含;在脑袋里转一转;非说不可,想想是不是对自己有利,对别人有害。只有对自己有利,对别人无害时,才能说。对自己有利,对别人有害的话,想都不要想。这种说话之道,值得学习。

    总之,有一颗仁爱之心,学会小声说话,注意说话的方式和内容,不会说话的毛病,就会迎刃而解。学会说话,有利于人际交往,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

    如果从幼儿园开始,开设一门说话课,教人们从小有话好好说,多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会说话小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pu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