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烨子
“如果我办得到,我一定要把保险这两个字写在家家户户的门上,以及每一位公务员的手册上,因为我深信,透过保险,每一个家庭只要付出微不足道的代价,就可免除遭受永劫不复的代价。”——丘吉尔
一
这两天,手机里平日很安静的一个微信群变得异常热闹,有文字、有语音、也有图片,有祝福,有呼吁,也有附和。群里都是老家乡村的人,细看信息,原来是村里一个人得了重病在上海某医院住院治疗,需要高昂的医药费,可他家境并不宽裕,难以承担这笔高昂的医疗费用,所以他的堂妹在微信群发起了捐款活动为他筹款。
类似的事情近一两年遇到不少,在微信群直接发起捐款倡议的少些,更多的是一种“轻松筹”,每隔几个月总会遇到那么一次,有时是同学,有时是朋友,有时是朋友的朋友或亲戚,筹款的原因几乎都是因为重大疾病、意外事故导致的住院治疗,需要一笔不菲的医药费,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可患者本身家境并不殷实,难以承担。
讲真!看了他堂妹在群里发的倡议书,心有戚戚焉。既为他堂哥的遭遇,也为许许多多类似遭遇唏嘘。
二
其实,如果我们有点保险意识,做到未雨绸缪,替自己买一份商业保险,或许,当重疾或者意外来袭时,一份保险能让我们活得更从容和更有尊严。
保险的本质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记得此前在《吴晓波频道》看过这么一则故事,把保险的本质讲的很清楚:
100个学徒工来到一家五星级大酒店学习厨艺,他们要勤勤恳恳学习十年才能出师。学徒们的薪水不高,一年只有几百块,但是五星级酒店的餐具都非常名贵,一个盘子要1000块钱。如果哪个学徒不小心打坏了一个盘子,那么他不仅要倾家荡产来赔偿这1000元钱,还可能会被开除,不能再继续学习和工作。因此学徒们都非常小心谨慎,但还是每年都有人打碎盘子。
这一年,酒店来了个聪明的财务,他提出了一个方案:如果每个学徒每年愿意交一点点钱,把这些钱集中起来,那么无论谁打碎了盘子,就用这钱来赔偿盘子,而且学徒们都不再受到处罚。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案很好,都愿意花一点点钱买个心安。那么需要交多少钱呢?聪明财务就问大家:“你们一年之内大约会打碎几个盘子?”大家想了想答到:“大约四个吧”(预定死亡率)。那么假定一年内需要赔偿四个盘子的话,就需要每个人交40元钱。聪明的财务又建议大家聘请一名经纪人来帮助大家管理这些钱财。按照当时的市场情况,雇佣一名经纪大概一年需要600元,为经纪人租个办公室要400元(预定费用)。这1000元的费用分摊 到每个学徒身上是10元,这样算下来每个学徒一年只交40(保障成本)+10(费用)=50元,就可以打碎盘子不被开除了。
这就是最早产生的短期消费险,也是保险的本质,后来发展出来的所谓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等都是基于这个消费险的延伸。
三
可是,由于保险行业本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尤其很多保险销售员专业度低、短视的行为,加之普通大众对保险的一知半解,导致很多人对保险产生了很多误解和偏见,觉得保险就是骗人的玩意,对保险销售员唯恐避之而不及。
爱人对保险几无了解,也没系统学习过保险知识,所以,在家里和她交流购买保险的事情,她经常来那么一句:花那么多钱买那么多保险有什么用?多赚点钱才是王道。我想这或许是很大一部分对商业保险的理解——买保险不光花钱,而且没用。
有能力多赚点钱当然是好事,可多赚了钱就不需要买保险了吗?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保险本身就是理财的一种手段,通过购买保险,让我们解决后顾之忧,尤其我们的普通工薪阶层,抗风险能力本来就不强,一场大病、一次意外往往都能将我们本来幸福美好的生活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身边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所以,如果我有能力赚更多的钱,我不会不买保险,相反,我会花更多的钱购买保险,把保额提高到足以让我无后顾之忧。
四
我不是保险销售员,也不是保险行业从业人员,所以,我今天写这篇文章不是告诉你保险分为几类,我们应该配置多少资产去购买保险,资金不足的时候应该先买什么保险后买什么保险等知识。这些,需要你自己去了解,去学习,我不是专家。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不同,需要保障的重心亦不同。但是,站在客观的角度,我呼吁大家能正确认识保险的功用,尽早购买保险,在春风得意时布好局,才能四面楚歌时有条路。
很幸运,在数年前我读到了《三十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这本书,让我对保险有了相对正确的认识,通过学习、甑选,省吃俭用每年定期交一笔钱为自己买了一份保险。因为,我希望即使哪天我真的遭遇重病,不得不住院治疗,我也能从容地面对昂贵的医药费而不是通过四处筹款来支付,又或者,我哪天遭遇不幸意外地挂了,家人也不会因为我的离去而变得过于窘迫。
最后,期待我的老乡能早日康复,如有可能,往后为自己买一份保险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