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时处八月十五的月圆之夜。十五的月亮本以圆满为特征,八月十五的月亮与其他月份的相比则更甚,恰如栖白《八月十五夜玩月》诗中所云:“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皎洁圆满的月轮成为人世团圆的最佳象征。从习俗活动上看,通过为节令食品命名、赋形以体现对团圆的追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常见的做法。月饼则是中秋节的节令食品,其形取圆,其名有“团圆饼”的说法,无论用作祭月的供品,还是馈赠亲朋的礼品,抑或分享的食品,都包含团圆之意。
在北方人的眼里,五仁月饼无疑是正位中宫。南方的鲜肉月饼则是南方人眼里的正妻。随着人们口味的多样化,月饼市场也丰富了很多新宠,或者某些人眼里的奇葩。蛋黄、莲蓉、黑芝麻、豆沙、抹茶等还是比较常见的。近些年也陆续出现了些特别的口味,比如榴莲、玉米马蹄、小龙虾、芥末味、海苔味等。层出不穷。没有你吃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北方“好吃不过饺子”,节日里总少不了它的身影,家人们围坐在一起擀皮、包饺子的场景,是很多在外异乡人的长久惦念。总觉得,一包饺子就是庆祝节日的气氛,就是和乐融融的场景,一个家庭里的女主人一说明天包饺子或者今天包饺子,所有人的内心都开始欢呼雀跃着,小孩子们更是表现得无比期待,仿佛都在表达着这是件快乐的事呀,有时甚至会分不清是这节日让我们包饺子欢乐着,还是包饺子让这节日欢乐着。
总说生活里少不了仪式感,或许包饺子是父母辈、爷爷奶奶辈他们那个物资匮乏年代里普通生活中仅有的仪式感之一了吧,然后传承到了我们这一辈。包饺子的感觉和氛围,这也是小时候的味道啊。
也许下一辈或者下下辈,对于包饺子的仪式感就没那么强烈了。目前包饺子频率维持较高的家庭里大多都是老一辈们在操持着。年轻人们,可能是太忙碌了,或者手太笨了,也或许嫌太麻烦了,对包饺子的情结越来越淡了,过节包饺子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也或许是年轻人们更喜欢“下馆子”这个仪式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