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一章,为什么有人总是快乐,有人总是不快乐

第一章,为什么有人总是快乐,有人总是不快乐

作者: 小圈圈5702 | 来源:发表于2017-10-30 00:23 被阅读0次

    情绪习惯,决定你的一生

    朴用喆 著

    谢玉娟整理(这本书只有台湾翻译版本,是繁体中文,现在我把它重新整理为简体中文)

    (1)比起愉悦的情绪,大脑更喜欢熟悉的情绪

      情绪会习惯化,是我刚进大学附属医院担任精神科实习医生时所认识到的事实。下面分享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心里实验。

    1978年,心理学家菲力普·布瑞克曼做了一个关于快乐的研究,相当有意思。实验以两个不同的群体为对象,观察他们的“快乐”情绪如何产生变化。其中一组刚中了乐透彩票,瞬间变成大富翁,另一组则是最近遭逢意外而瘫痪的人。不出所料,中了乐透彩票的人和中奖前相比,幸福感大幅度增加;反之,因意外导致瘫痪的那一组,幸福感远低于从前。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再次进行调查时,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随着时间过去,乐透得主的幸福感已经降到原本中奖前的水平,而遭遇意外的人,其幸福感却几乎几乎回升到意外发生之前。

    得知这项研究结果之后,我感到吃惊。无论是欢欣雀跃的好事,还是凄惨无比坏事,某种程度上只要时间过的够久,当事人就会恢复到过去所处的情绪状态。这个实验结果真的令我感到纳闷不已。

    想要解开这个谜团,就要了解我们大脑的特性。

    大脑喜欢熟悉的事物

    在此之前,我想先谈谈减肥。或许你会觉得有点离题,但了解减肥和溜溜球现象其实有助于理解大脑的运作。

    每个人都知道肥胖不利于健康。很多人,为了健康而认真减肥,努力运动,花了很大的功夫瘦下来,也降到了合乎健康的理想体重,但最后仍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就是[溜溜球现象]。虽然体重如愿减了下来,但是每当肚子闹空城计时,就会想起高热量的食物,于是忍不住吃下肚。热量在被消耗之前,会先在体内储存成脂肪。当减重的意志力变弱,自然会减少活动量,相对也减少了热量的消耗,有的人甚至出现[减到这种程度应该就够了吧?]的想法。最后身体就像溜溜球一样,又恢复到原本的体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溜溜球现象呢?原因是大脑想要回到减肥之前的体重,因此对生理和心理强制性下发命令。大脑怎么这么糊涂,明明已经降到有益健康的理想体重,却想要回到过去肥胖状态而顽固抵抗?伸手减肥和溜溜球现象之苦的人们,应该对这样的大脑感到既郁闷又失望,也许还会心想[我的脑子怎么会和我唱反调呢?]

    从这里可以发现大脑极欲守护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个原则也是贯穿本书的核心重点,那就是大脑喜欢熟悉的食物。

      大脑的原则:大脑不一定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事物,而是下意识的奋力维持平时所处的熟悉状态。

      这种原则是怎么产生的呢?每天想办法活命是原始人类的大脑的最大目标,这个原则至今仍然存在现代人的脑中。面对数不清的威胁和危险,对原始人来说[养生]或[生活品质]根本不是考虑的要点。大脑唯一在乎的是该怎么做才能活命,并且尽可能让一切保持原状,不要改变。大脑这么做的原因是相信[保持现状的话,至少不会死。]虽然新的事物可能带来好处,但也有可能因此陷入危险,所以最好不要改变。比起新花样,我们的大脑更喜欢熟悉的事物。

      大脑内部这种根深蒂固的倾向,简单来说就是[习惯]。并不是只有长久以来维持的事物才会在大脑️形成习惯,生气时的消气方法、无聊时表现出来的行为、睡觉和吃饭习惯、处理事情的方法、喜欢的音乐类型、爱吃的食物等等,这些都是渗透到大脑中的习惯。

      再毫无意识之下,人会不断重复这些行为习惯。习惯的力量真的十分惊人,会驱使大脑排斥新事物,拼命维持既有的习惯。习惯一旦根深蒂固,便无法轻易改变。

    即使理性告诉我们肥胖有害健康,大脑却下意识的想要维持过去熟悉的肥胖状态。这种选择并试着维持熟悉事物的倾向,就是大脑的原则。

      这个原则并非局限于体重,在情绪方面也是一样。长久以来熟悉的情绪会在大脑里扎根。长期处于焦虑情绪的人,把焦虑视为标准情绪;而经常感到快乐并心怀感恩的人,把快乐和感恩视为标准情绪。虽然大脑时时刻刻都出现各种情绪,但会特别偏向在被认定的标准情绪里。

      前面提到的实验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即使因为某件事引发情绪的变化,随着时间过去,大脑会试着回到过去熟悉的情绪。无论事件本身具有何种意义,情绪也会产生溜溜球现象。

    习惯情绪会日益壮大

    [今天心情怎么样?是不是不太高兴?为什么?]

    每次被问到这个问题时,我们会先回想今天发生了哪些事,最后得到的结论:[啊,没错!就是因为那件事情我才会不开心。]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单凭今天发生的事情就能解释此刻的心情吗?

    有些人快速的减肥后,开始出现溜溜球现象,无法抑制胃口,光是看到食物就忍不住流口水,这时如果能咬一口食物,就会感觉特别美味。

    因为溜溜球现象而苦恼的人有时候会说:“以前没这么好的,现在变得好会吃,真的很难控制自己”。

    大脑为了增加体重,在出现溜溜球现象之前,会先驱使食欲大增。平常不怎么喜欢的食物居然变得好吃,原因是食物的实际味道朝大脑希望的方向走去,也就是好吃的感觉被强化后的结果。

    我们的情绪也一样。大脑会放大并加强已经习惯化的情绪。如果大脑对[焦虑]产生习惯,就会格外在意会诱发焦虑情绪的事情。当发生不好的事情时,情绪被放大,超出了实际情况,人就越担心和焦虑。相反的,如果大脑对快乐情绪产生习惯,就会特别留意令人高兴的事情,并且强化快乐的感觉。

    今天我们感受到的情绪,其实不一定来自于今天发生的事情。大脑会专注于寻找自己熟悉的情绪,并且希望反复感受它。大脑会从今天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中,找到符合情绪习惯的事件,赋予它意义,并强化感觉。当出现符合情绪习惯的事情时,大脑会特别集中记忆力,将它标记为重要事件并且长久记忆。反之,大脑会刻意忽略会引发陌生情绪的事。

    习惯于焦虑情绪的人,当一天的生活结束之后,只记得当天令人担心的事情,也会告诉自己这些事情是无可避免的,将焦虑情绪合理化。而习惯于感恩的人,则会回想起值得感恩的事。

    除此之外,即使是同样的事情,随着情绪习惯的不同,处理方式也不一样。有的人会从正面思考及分析,有的人则以负面角度来看待。沉浸在焦虑当中,也有的人会直接发脾气。

    如果想要了解并控制自身的情绪,就不能忽视[情绪习惯化]这一点。前面提到大脑的原则,可以用情绪的角度再次说明。

    大脑不会偏好愉快和快乐的情绪。无论是愉快情绪或不悦的情绪,大脑只选择熟悉的情绪。即使是焦虑和不悦的情绪,只要习惯它,大脑就会安心。

    那么,从现在开始一起来检视自己的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情绪习惯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章,为什么有人总是快乐,有人总是不快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sd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