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爱欲之死》

《爱欲之死》

作者: 野芽 | 来源:发表于2023-06-08 12:09 被阅读0次

    赚到很多钱,每天换不同的女人或男人,当这样的目标实现后,人会幸福吗?这是一位网友的真实心声,他希望赚到足够多的钱,每天换不同的女人。

    最近在读韩炳哲的《爱欲之死》和《创伤与依恋》。下面我会大量引用《爱欲之死》中的一些内容和大家一起探索,有钱到可以换不同的异性,能否获得真正的满足与平静、安全与舒适。

    韩炳哲写到: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自恋的社会,力比多首先被投注到了自我的主体世界中。自恋与自爱不同,自爱的主体以自我为出发点,与他者明确划清界限;自恋的主体界限是模糊的,整个世界只是“自我”的一个倒影。他者身上的差异性无法被感知和认可,在任何时空中能被一再感知的只有“自我”。有足够多的钱,每天换不同的女人,是一种自爱还是一种自恋呢?

    爱欲的前提是作为他者的非对称性和外部性,也就是对你来说,你爱恋的对象是不同的、独一无二,并且你能够感受到一个不同于你的人,存在于外部世界,他是一个真实的个体,而不是你内心幻想的投射。每天换不同的女人,通过消费来获取幻想的实现,是无法感知到他者存在的,并且当一个人这么做时,他也不允许、不认可另一个人溢出他的幻想,也许感受到另一个人真实的存在会造成他内心的混乱。

    对于人类来说,依恋的关系从摇篮到坟墓都很重要。所有人在婴儿期都会与一个或多个照顾着形成依恋关系。我们内心感受到的孤独或黑暗,大都可以被还原为我们失去了所爱的人,我们与重要的人的分离。

    足够多的钱,换不同的女人,实际上也暗示着对长期的亲密关系的绝望与漠然,20世纪50年代,鲍尔比和社会工作者罗伯逊合作,罗伯逊仔细观察了母亲长期住院所致的分离对年幼儿童的情绪影响,发现了一个典型的反应序列:从最初的抗议(例如哭泣和紧贴),到绝望(例如无精打采,对父母的回归失去希望),最终通向漠然(例如对重逢的父母明显漠不关心)。

    人类依恋的情感功能在于,当受到威胁、遇到危险、痛苦或生病时,孩子倾向于与母亲接触,以恢复安全感、安定感和幸福感。

    在某种程度上,成年后的我们,在遇到威胁、危险、痛苦或生病时,我们倾向于与爱人接触,以恢复安全感、安定感和幸福感,而可以获得这些感受的前提是,温暖、亲密、持续的依恋关系。

    所以,赚到足够多的钱,可以换不同的对象,真的能幸福吗?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在他长成大人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些关系中的困难,在特定的时间内,他没有找到办法去解决关系中的困难,这使他很痛苦,后来小男孩工作了,他发现当他可以赚到很多钱时,就会被认可,就有机会满足自己的一些欲望,于是他以为只要赚到足够多的钱,就可以解决他曾经在关系中遇到的所有困难。直到小男孩有了儿子,儿子被记者采访到,

    what do you wanna do when you grow up?

    I’m gonna be a doctor

    How much do you wanna make

    I wanna make people feel okay.

    他开始流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欲之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ta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