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人生的边上,今日是她的归途。我曾写下这样的一句话用来记述哪一个特别的日子!那天,她终不用一个人回忆“我们仨”。自那天以后变成我们一起回忆“他们仨”。
结缘不是由先生开始,与我而言,那是一个围城。困住了方鸿渐的那座围城,我想进入他却出不来的围城。我曾在这时候无数次的想过,这也许就是讲的钱老自己,先生可能也就在其中,故事是那么的真实鲜活充满变换莫测的未知感。我曾想,这样的经历也许就应该造就出不同与一般的人,如先生的一般的豁达,海纳百川的胸怀。事实证明这样的想法是正确的。他们夫妇二人,一生与人为善,不汲汲于富贵,安的清闲志向。少有涉及二人的爱情,我大胆猜测定不与围城的方鸿渐相同,甚至大相径庭。
先生的豁达,先生对生命的敬畏,先生安于清闲之志与《走在人生的边上》便可推测一二。这个时候的先生已过耄耋之年,钱老和圆圆留下了先生一人回忆他们仨。精神世界强大的人在失去和离别之后能更加的敬畏生命和具有更加透彻的人生价值世界。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和难得。对于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来说,这就值得我们现在花费一生的时间去追寻与探索。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身上或多或少的有点那个时代独有的气质,那是种精神,热爱的精神,是生活的豁达。先生真是一位可敬的人。九十多岁的时候依然坚持写作练字,做好一切事情,保持着思考,又把思考转化为文字供人们自己你去思辨。在阅读《走在人生边上》之后更加的对生命怀着崇敬,它很伟大,我想这许就是先生想告诉我们的吧。
《我们仨》它又是另外的一种东西,一份爱,亲人的爱,儿女的爱,由回忆把爱交织在一起,让我们在故事叙述中不断的体会,让爱变得深刻,变得更能牢记。从此中可看出婚姻的一般真谛。少了爱情中的浓情蜜意,轰轰烈烈和那一份如胶似漆。那么它添进来的是一份生活的啰嗦和琐碎、还有厨房里的五味杂陈和柴米油盐、更有的一份生活的相互陪伴和困难时的共同面对。我为钱老独自生活在那么一条船上而忧心忡忡,也为先生对钱老的担心和忧愁感到一份浓浓的爱意,也为两位老人不能终日相伴感到烦闷。一切的结尾都来得猝不及防,这个三口之家,很朴素,很单纯,温馨如饴,只求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时光静静流逝着,再美好的故事总有谢幕的一天,先生接二连三的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还是两位融入了生命里进入到骨子里,渗透到血液里的至亲。先生在《我们仨》里写这样写 到:“1997年早春,阿媛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不知此时先生心里的悲凉是有多么的浓烈,没有追随,但却在先生的心里就成为了一人独自回忆“我们仨”。一人独活,也是为了他们而活,先生继续圆圆的心愿写下了这本带有无限爱意的《我们仨》。我相信圆圆在天堂也在阅读这本妈妈送给她和爸爸的礼物,一定是开心的,没有泪水,不知何时会在其脸上露出那不是久违并且依然温暖的微笑,那一定是圆圆看到了妈妈回忆她和爸爸种种趣事。那个笑容和儿时的圆圆一样笑的那样深那样的真。
回家总是一件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高兴幸福的事。与先生来说这真是一件幸事。一个离家太久的人,一个太久没有一顿家宴的人,总是渴望家人的问候和拥抱。先生曾在《一百岁感言》中说过如此的话: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这是先生的期盼,一场跨越了世纪的期盼。在那样的一个时刻,我们有太多的话语想要表达出来,我们有太多的祝福想要告诉他们仨,我们也有期盼,盼他们相见,盼他们相拥入眠,盼他们依然能过着那平静而不平凡的生活。在那个地方也有人想多与他们交流,让他们继续写书吧,让他们继续传授能多的知识给他们吧,让他们不再有人世的疾苦缠绕吧!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那一天开始,你不在人间,但我们希望你们能永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