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师的秘密》读书笔记:康巴拉的故事——活出自己的天性

《大师的秘密》读书笔记:康巴拉的故事——活出自己的天性

作者: 觉之光 | 来源:发表于2024-04-09 22:29 被阅读0次

康巴拉是一位国王的王子,国王驾崩后他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他以仁德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人们生活幸福,国家繁荣安定。作为国王,他觉得此生已经足够成功了。

但有一点让康巴拉不明白的是,自从他当上国王,就再也没见到他的母亲,这让他很感疑惑。一年之后,母亲来了,见到他,母亲就在他面前痛哭流涕。母亲说:“政治与权力,都没有究竟的意义。我看到你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心生痛苦才流泪。”国王明白了,即使贵为一国之主,仍然无法抵挡生死的到来,权力,荣耀究竟有什么值得追求?又因为他非常孝顺母亲,便听了母亲的话,马上就把国王之位禅让给自己的弟弟,他则到寺庙出家为僧。

即使身为出家人,康巴拉依然有三百多位比丘护持,他享受着出家后的富足快乐。母亲这一天又来见他,在他面前同样痛哭流涕。这一次母亲告诉他,“你虽然出家了,仍有三百比丘侍奉你,这跟当国王有什么区别?”于是康巴拉马上从寺庙出来,在森林里找了一颗合适的树,在树下住了下来。康巴拉在森林里修行,因为他曾是国王,又仪表出众,仍然获得了众多人的供养。

不久后他的母亲又来了。这时康巴拉才知道,他的母亲是一位空行母。她劝他道:“真正的圣者,是不需要这些的,这些物品对你来说是陷阱。”康巴拉一听,又抛弃了别人供养的物品,过起了流浪的瑜伽士生活。十二年后,他获得大手印成就,当他想融入空性时,他的母亲对他进行了呵斥,让他入世间度化众生。

从康巴拉的几次出离来看,他是在母亲的教导下,出离的程度一步步加深的。他并非一开始就能彻底放下各种享受。从皇宫到寺院,从寺院到森林,再从森林到居无定所,前两次出离,虽然远离了至为尊贵的皇室生活,但他依然被比丘宠着,接受着各种供养,他的“吃苦”还带着一丝作秀。直到最后他的母亲又来指责他,他才有了彻底的出离心,之后清修了十二年。

通常,人都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人本来享受着美好的生活,要重新选择去过一种毫无保障的生活,一般人一定会纠结再三,患得患失。但康巴拉做到了,他的勇气和决绝确实非常人能及,所以康巴拉是了不起的。正因为他懂得,要追求无上的大道必须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他才证得了大手印成就。

“世上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六世达赖的诗感动了世间多少人。但世上的事情,鱼和熊掌永远都只能择其一。我想,康巴拉在听从母亲的教导时,他就已十分地相信,自己放下世间法,定可获得出世间法的成就。他没有恐惧之心,他是如此地对自己充满了笃定的信心。他知道自己享受的一切,无非是过眼烟云;他知道忍饥挨饿,无非也只是一时的磨难。为了得到真正想要的自由,他快刀斩乱麻地扔掉了本可以拥有的一切,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选择。康巴拉是幸运的,他有空行母亲自指导,他还有非常好的大根器。

为何他母亲不去度他弟弟,而让他出离修行?因为母亲很清楚他的因缘,知道他修行的时机已到。雪漠老师在书中说:“每个人的天性都决定了他的因缘,人违背天性做事,最终就会活得非常虚无,痛苦。”我们是否清楚自己的天性?是否在尘世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没有方向感?其实,当我们从骨子里对某种愿景产生深深的向往,始终想要从烦恼痛中超越出来,始终想打破自我的一些执著,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突破,这便是我们天性的指引。循着这个指引,我们或许也会遇到生命中的善知识,然后走进去,开始全新的探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师的秘密》读书笔记:康巴拉的故事——活出自己的天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xq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