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们又陷入了新一轮焦虑中。课内作业少了,课外辅导班削减了,孩子的负担是减轻了,但是孩子自身的学习动力不足,怎么办呢?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周遭家长们的各种议论,许多家长内心开始不安、开始焦灼,感觉在培养孩子方面没有了方向,没有了主心骨。
《大学》开篇就告诉我们:“……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世界风云变化,我们要有一颗能够从容应对变幻的内心,前提是要明白:瞬息万变的是世界,而亘古不变的是原则。比如,在孩子教育方面,无论我不形式如何变化,教育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教育,就是引导,就是点燃。当我们把孩子内心对世界的好奇和生命的探索的热情点燃的时候,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内驱动力,还是问题吗?答案不言自明。
用什么来点燃孩子呢?我今天想为大家提供一个方法,这就是,学习传统经典文化,比如《论语》比如《道德经》,就可以引燃孩子学习的热情,提升孩子的内驱力。这要从我和小外甥之间的一段“早课”故事说起。
小外甥赫赫今年10岁,小学五年级。前一阵因家里装修,赫赫和我妹妹临时住到我家里,我每天早晨送赫赫上学,然后再把我妹妹捎到地铁站。从我家到赫赫学校,大约有10分钟的车程。我就琢磨,早晨上学路上这10分钟,和赫赫聊些什么呢?后来想,何不用这短时间,每天和赫赫讲一章《论语》呢。我征求赫赫的意见,小家伙很开心的表示同意。我俩就美其名曰“赫赫和大姨的早课”。
第一天的早课,我从“君子不器”开讲,先给赫赫讲了原文本意,然后又延展到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如何理解,之后再用富兰克林同时拥有若干个“家”的故事,告诉孩子,不要轻易为自己设限,要勇于去尝试,做一个博学多闻的人、一个敢于主动打破自己舒适圈的人,再以赫赫自身举例(找出发生在他身上、符合“君子不器”的事例),点赞赫赫的行为……赫赫一路上边听边应和着我,因为自身“被看见”,赫赫的情绪非常高涨,眼睛里闪烁着快乐和求知的光。赫赫说:没想到,《论语》并不是那么难学啊,还挺好的呢。到了学校门口,赫赫一边开心地开车门准备下车,一边给我说“大姨,明天我们继续早课哈”……
当天晚上回到家,赫赫很兴奋地给我说:大姨,我今天用上了“君子不器”。原来,班里有个同学课间玩折纸的时候说自己手比较笨就不适合做手工,赫赫就给他说:你可以尝试学学,可能没有那么难,孔子还说“君子不器”呢,别给自己设限。同学听了他的劝告,尝试着去学,竟然还折得不错……赫赫给我描述的时候,满脸洋溢着成就感。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习是一件使人快乐的事。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天生对世界有着无尽的好奇,有着很强的学习力。照理说,孩子是很容易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的。但是,最近若干年来,一个很不好的现象是,孩子只要不学习就会很快乐,只要学习,不光是孩子,就连家长、老师,教育的所有参与方都很痛苦。我认为,这就是没有找对方法。如果用我和小外甥这种方式方法,孩子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咱还怕孩子不主动学习吗?
想让孩子主动去学习,就从学传统文化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