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今,支付工具应用在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当中,就生态环境而言,运营商,银联与互联网公司,各自为政,争做平台,各自打造自己的生态体系,希望自己在产业链上中下游通吃。
而作为曾经在支付行业覆盖率前三的翼支付,背靠着电信公司2亿以上的用户基数,其在支付领域的现状及未来的战略都非常值得关注。随着微信支付宝的广泛使用,翼支付的地位也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我国正从一个传统的现金社会转向移动支付主导的无现金社会,纵观这两年我国移动支付行业现状,2016年我国非现金支付合计达到1251万亿元,同比增长32.6%;2017年这一规模达到了1362.1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9%,其中电子支付在非现金支付中的占比达到了68%。
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让应运而生的支付软件拥有着无穷的潜力。
2017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的市场份额调查显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者占领了移动支付市场90%以上的份额,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支付平台中的第一梯队,包括翼支付在内的其他支付平台则组成了第二梯队共同瓜分剩余的市场份额。
双寡头格局形成,
翼支付市场份额仅剩0.5%
数据显示,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在2012年只有五万亿元,2013年的时候变成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0%,随后2014年移动支付规模开始攀爬到了23万亿元,同比增长150%,到了2015年真正的实现了井喷式增长,交易规模达到了10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近四倍。
虽然移动支付正呈现着高速发展的态势,但类似于翼支付这样第二梯队的平台发展却并没有像移动支付那样呈现一片飘红的景象,据2017年行业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翼支付所占领的市场份额仅有0.5%。
战略滞后还是产品问题,
翼支付究竟差了哪里?
悬殊的差距造成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让处于第二梯队的企业都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感觉。
翼支付于2011年诞生,从时间线上看诞生在移动支付开始爆发式增长之前,可以判断其实翼支付早已开始着手对市场进行布局,但是就现在来看效果并不如人意。
论存在时间翼支付晚于支付宝,早于微信支付,当年的翼支付曾经也被人们寄予厚望,认为其有望超越支付宝成为市场上主流支付软件。
而诞生时间比翼支付晚了一年的微信支付却像一只黑马,在短短几年间便迅速地占领了近40%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差距就如同萤火与皓月一般。
造成如此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战略滞后还是产品问题,翼支付究竟差了哪里?
一、低频消费场景的切入,错失战场先机
首先,翼支付在刚出现时主攻的消费场景是运营商商城,但消费者对于运营商商城的使用频率并不高,一般只有在充值话费或是办理特定业务等情况之下才使用翼支付进行付款,单一的消费场景导致翼支付不能像支付宝或者是微信一样成为消费者手机中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
反观支付宝,早些年靠着电子商务起家,通过淘宝进行推广;2008年开始在公共事业缴费上进行业务对接;近几年又通过二维码迅速占领了C端市场,这一系列操作都使得人们对于支付宝的依赖性慢慢增加,从而拉开了与翼支付等第二梯队的差距。
二、拓展消费场景,但支付局限性较大
其次,在意识到差距原因之后,翼支付虽开始拓展自己的消费场景,以民生服务为切入点,在水电煤民生业务中接入了全国1800多项业务,已然成为了当前国内最大的民生缴费支付工具,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4亿的注册用户,2017年平均月活用户超过3000万。但,还存在着些许不足。
不足在于消费者在特定消费场景之下进行付款,所选择的支付方式会有所不同,除了扫码支付外,有的地方还需要消费者提供手机号码和密码才能进行支付。
由于付款时某些商家需要消费者口述手机号码,消费者在支付的过程中存在着泄露手机号码的风险。
三、支付方式落后,支持渠道少
再次,除了支付方式相对落后之外,翼支付所支持的信用卡也相对较少,支持的信用卡包括工行在内只有7家,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多数银行目前都不支持翼支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翼支付业务的扩张。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单是交行信用卡的在册卡量也已经突破了4000万张,众所周知信用卡消费是人们消费的主要手段之一,翼支付没有与交行展开合作也意味着变相拒绝了大量使用交行信用卡进行消费的用户。
四、支付渠道成本增加,竞争激烈
最后,目前市场上由微信和支付宝组成的双寡头格局似乎难以打破,甚至还开始倾轧其他支付企业的生存空间。
据了解,微信和支付宝也开始展开与B端商户的合作,在强大的竞争面前翼支付想要与B端商户进行合作,就必须得制定出更加有吸引力的支付方案,也意味着与B端商户合作的成本会上升,并且不同的商户需定制不同的高质量支付方案,翼支付拓展效率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超盟科技 新媒体矩阵 分享行业前沿动态
你的每一次点赞,都是对超盟真心的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