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独学而无友 孤陋而寡闻

独学而无友 孤陋而寡闻

作者: 转角遇见意外惊喜 | 来源:发表于2019-11-27 19:23 被阅读0次
          前几天在单位内部论坛上看到有篇帖子《滕王阁序》。满腹感慨,这应该是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如果是,当年肯定要求全文背诵并默写的,现在看来很多字都不认识。
          曾经学过的古诗词,都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消磨殆尽。
          刚巧,大数据推送这本书《半小时漫画唐诗》,耗时5个小时读完,掩卷发誓,一定要写读书笔记。

        在《诗经》《汉乐府》基础上发展,唐诗宋词让中国诗歌走上了巅峰。而唐代短短二百多年的历史,涌现了大量令人瞩目的诗人。

          六岁出道的王勃,16岁任官,写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人生的下坡路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后不久,失足落水,惊悸而死,人生没有了下半场。七岁写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骆宾王,最后落得下落不明。年少中举而终身没有重用的杨炯,神童出身的卢照邻。这初唐四杰仕途坎坷,混得很惨,只有用诗歌来表达心情。

          不光是初唐时期,盛唐晚唐都一样,大概逆境中总能激发诗人各种吐槽,而让我感觉诗画合一的,作者大都长寿、佛系、作品无关政治(道理都懂得),如贺知章、王维。

          生于初唐的贺知章,活得久。一眼看见“活得久”这三个字时,首先想到司马㦤——这是一个长寿的典型人物。诸葛亮再有妙计,比不过人家活得时间长啊,四次托孤,临危受命,这绝对是个有能力的主儿。

          贺知章有才,但在那个政治风云变化的朝代,能为官几十年还能平安告老还乡,皇帝太子带着百官一起送行,足见其情商之高,人缘之好。

          流传他的诗不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应该是很少发朋友圈的那种人。

          他是李白的伯乐,当八十多的贺知章偶遇四十多岁还在漂泊的李白,看到李白的《蜀道难》时直呼李白“谪仙人”,后来李白才有“诗仙”的美称,又利用自身资源给李白打call,李白才得以做了官。

          因这对忘年交的友谊,李白名震文坛。

          李白比杜甫幸运多了,人生得意时就被称为诗仙,杜甫则是死后多年被苏轼推崇,才封为“诗圣”。

          上学时没少学李白的诗,老师都会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来分析。多么熟悉的字眼,然后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个有远大抱负的人,用洋气点的话来说就是I have a dream。

          李白一生追梦想做官,然而造化弄人,他是商二代,在那个朝代他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家富二代嘛,有钱读书和游玩,所以在游山玩水中写了大量的游记,广交朋友——此时就显出朋友圈的重要性了。李白希望能有大佬举荐,然而从25岁一直到42岁,写了多少诗,借山水诗抒发自己强烈的追梦情绪,后来才遇到贺知章,引入仕途。

          于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然而,唐玄宗招他当官,是让他写诗夸杨贵妃的,不是让他治理国家的,所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李白,有啥说啥,高兴就高兴,不高兴就不高兴,毫不掩饰。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说李白怎能不提酒仙这一称号?与贺知章交好,酒应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载体。有杜甫《饮中八仙歌》为证。

          于是,李白杜甫孟浩然,那些年不得不说的故事。杜甫是李白的迷弟,而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孟浩然也没有愧对李白的一片情啊,舍命陪君子,在和李白喝酒谈诗,吃了医生要忌口的东西后,卒。

          当时还有王昌龄,嗯,边塞诗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书中暗表苏轼和孟浩然结局一样,这可能是吃货特有的离场方式。不读书很多幕后故事还真的不知道呢!

          孟浩然应该是有社交恐惧症,仕途没有希望,选择隐居,创作出清新的田园诗,轻描淡写,不事雕琢,“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田园诗扛把子,还有一位佛系人物——王维。《红楼梦》里香菱想学诗,林黛玉让她读一百首王维的诗——《王摩诘全集》(刚好读到《红楼梦》这一节)。

          王维算是仕途顺利的,看透官场后,开始佛系,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红豆生南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和老朋友孟浩然的隐居不同,孟是没得选,只能隐居。王维边做官边内心归隐,“大隐隐于朝”。因为重度佛系,所以在经历了安史之乱还能躲过杀身之祸,实属人生赢家。

          苏轼评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画面感很强。不像李白开不开心都表现出来,不像杜甫忧国忧民,王维的诗不谈政治,无关情感,纯作画一般。

          杜甫,众所周知,很忙(被网友玩坏了的课本上的杜甫画像)。

          书中评价杜甫,上半生西装革履,下半生衣衫褴褛。

          生于官宦世家,年少成名,游山玩水时写下了心高气傲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却在中年时漂到长安“选秀”,屡试不中。没有经济来源的杜甫日子只剩下了苟且,好歹最后谋得一闲职,探亲时发现自己的小儿子已饿死。于是有了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后来写的名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充满家国情怀。

          晚唐全国一锅粥,藩镇割据,牛李党争……是不是一提到牛李党争就会想到大唐最憋屈的李商隐,唐诗史上最悲剧的人物,没有之一。超喜欢那句“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虽然读不懂啥意思,没关系,书里说了,梁启超说他也解不住文义,但就是觉得美,深有同感(捂脸笑),这就是朦胧感吧。

          昨天刚好看到一段街拍视频,随机采访路人,能不能接出“君问归期未有期”的下一句是什么,除了学生和老师几乎路人都不知道,看来诗情画意还是被柴米油盐给淹没了。

          李商隐的悼忘诗千古传颂,但在唐诗中还有一位悼忘诗圣手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个人生很精彩的情种,他有一个好基友——让他“垂死梦中惊坐起”的——白居易,这是一个“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我觉得是表达最通俗易懂的代表,“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想起高中时期学习《琵琶行》。同学L 和M不知道为什么闹了矛盾,L哭M笑,L说:“我这边哭她那边笑我‘大珠小珠落玉盘’”。从此这个形容深深地刻入了我的脑子。每当有人形容女孩子哭的梨花带雨时,我立刻联想到“大珠小珠落玉盘”,挥之不去。

          除了元稹白居易这对CP,还有一对“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刘禹锡,一个让白居易甘拜下风为他点赞的“诗之国手”,学过《陋室铭》,但因为本人偏爱冷的秋,更喜欢“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读全书发现,没有经历过被贬的诗人,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

          从第一次被贬,整整23年,刘禹锡一直在贬官的路上,而贬官还殃及了好友柳宗元——一个孤独而又冷到极致的人“独钓寒江雪”。但是同样被贬,柳宗元却没有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数前头万木春”的积极心态,所以后来才会有柳宗元托孤刘禹锡。

          柳宗元和刘禹锡也是真爱,不然怎么会有贬官时柳宗元主动申请和刘禹锡调换,让自己去更偏远的地方。《黔之驴》应该是他在那人迹罕至的地方编出来的。

          能和刘禹锡有一拼的,只有风流才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书中说杜牧后期把他的诗作都烧了,这就是那种发了朋友圈又删了的人。

          说到柳宗元,怎么少了“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这是一个大人物,不但倡导古文运动,而且是个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贺知章捧红了李白,张九龄提携了王维,而他捧红了很多。如孟郊“春风得意马蹄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贾岛“僧敲月下门”“松下问童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一个倒霉的边塞诗人。

          这让我想起了盛唐时的另一边塞诗人—岑参。在读《长安十二时辰》时我感觉他就是一个搞笑的存在,本书把他定为戏精,这应该是个有趣的灵魂吧。代表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王之涣,同样为边塞诗人,与别人被贬到边塞不同,他生长在边塞,所以他的诗就相当辽阔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读完此书意犹未尽,还想接着看宋词,只是还没有出版发行。

    顺便摘录别人的书评:

    对于如今毕业多年的我来说,更多的是对曾经学习古诗的一种追忆,一种情怀,一种“哦,原来如此”,还有一种“初闻不知诗中意,再看已是诗中人”的感觉。

    诗词更多是作者的情感寄托,想要了解古诗,就得先了解诗人;想要了解诗人,就得先了解诗人的时代。这就是知人论世,知诗论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独学而无友 孤陋而寡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dm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