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单位公众号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那些年,在银光图书馆里的温柔岁月……》。
尘封在大脑深处的记忆,被这篇文章翻了出来,抖落掉记忆上铺满的灰尘,看到宽宽的借阅台,借阅台下是一排排的小抽屉,抽屉里插满了手写的分类号、书名、作者和内容简要的检索卡。还有宽宽的借阅台后面看不到全貌的书架。借阅台前人总是很多,排着长队,借阅卡上人名也很长,在借阅卡上经常可以看到熟悉的人名,有朋友、有同学、有同事。
那是企业内部图书馆,那时候的图书馆承载了两代人的希望和梦想。我的父辈有很多是在图书馆里学的认字读书。记得到我们这一代,获取信息资源的媒体除了电视、收音机,就是报纸书籍。朋友相约到图书馆看书学习,有些谈对象也选择图书馆,在那时候是常态。
现在那种使用手写检索卡找书借书的图书馆格局,已经定格为一段历史。对于两代人是一段静谧而美好的回忆。和现在这个信息纷杂的时代,回忆里传来了隔着岁月的书香。
2
和朋友聚会时谈起了那篇文章和那个年代的图书馆,都是满满的感慨。有朋友说,她的自考毕业证就是那时候每天下班去图书馆学习的结果。还有朋友说她那时候从图书馆借书看,读书笔记做了几大本。
不知道谁问了一句:“大家现在还看书吗?”“一天忙的,哪有时间看书呀。真怀念那会儿我们相约一起去图书馆看书的时光。”那时候图书馆里看书的人很多,阅览室每个桌子周围都坐满了人,但是很安静,只有翻书的声音,人进出动作都很轻。那时候安静的不仅仅是图书馆,还有人心。
现在人们挂在嘴上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忙”。但是细想又不知道忙什么,日子越过越迷茫,心情越来越焦虑。
3
新媒体时代,人手一部手机,即可以接收信息也可以传递信息。各种碎片信息飞旋充斥在人们的生活里,每天睁开眼就开始被这些碎片碰撞,不停的输入和输出。很多人都没有时间去思考、去整理、去有选择的吸收,还有很多人已经懒得去思考,成了人云亦云,被各类信息牵着鼻子走,做出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
而我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在嘈杂焦虑中还保留着一丝丝的清净心,可是依然迷恋在网络信息里。读书静不下心来,做事静不下心来,不停的刷屏,自制力已经降到底线,表现出焦虑、无聊、迷茫。特别想改变自己,可是又没有毅力去践行,因此过着最煎熬的日子。
4
回想起年轻时在图书馆看书时的宁静和惬意,以及取得的一些成绩,真的很怀念。还能找回那种安静而又有意义的日子吗?
最近看到这样一句话:“当改变自己时,一切都改变了”。
读书是最好的改变自己的方法,只要有足够的自制力,通过读书让内心的强大去战胜外在的干扰。
收拾心情,通过自律改变自己,准备读书吧。在纷繁嘈杂中寻一片安宁,让书带我们去远方。陶渊明有四句诗特别好: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我写下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挑战自己的管控能力,一个月,一年以后看看自己是不是改变了自己,是不是有一个全新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