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南端的海南岛东海岸,有一个小镇叫潭门,那里的人们过着与众不同的打鱼日子。从前,潭门的渔民最早划着木船走向我国南海深海捕鱼,现在潭门人又想出新招在打鱼之外让收入翻番。
我国乡村之声主播天晓: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就在上周末,在海南岛东岸的一个叫潭门的渔港,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海赶海活动。最近正是伏季休渔期的尾端,各地陆续开渔了,这个小渔港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60122/916f9ac4d3267fba.jpg)
潭门渔港是海南岛通往南沙、西沙群岛最近的港口之一。600多年来,潭门渔民世世代代都从这儿出发,前往南海海域从事捕捉作业,养活一家老小。现在,时过境迁,当年的木帆船变成了钢结构动力大船,老船长们曩昔运用的罗盘和海图“更路簿”,也被斗极导航和现代海图代替。不过当地渔民一向保留着探究深海的精力,还有祭海赶海的风俗。
8月6号潭门祭海典礼的现场,我亲自感受了传承百年的陈旧典礼的魅力。港口停满了等待出港的大船,像一排俯首的战马。码头上一个十五平米巨细的祭海台上摆好了桌案,桌案上是活鸡、酒、猪肉等祭品。一面挺拔的写着“一百零八兄弟公”的旗帜,代表着看护当地渔民的神明。典礼并没有什么特别,鞭炮、号角、祭拜,还有舞鲤鱼灯和舞狮。特别的是,这“一百零八兄弟公”是什么意思呢?
一位老船长通知我说,明朝期间,海上海盗猖獗,环境险恶,潭门108名渔民兄弟结为联盟,团结起来力抗海盗,在一次风浪中团体牺牲。为了留念这108名兄弟,潭门沿海的村庄都建起兄弟庙,并且在出海之前到庙里祭拜兄弟公。最让我感动的是,老船长说,这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通知后人,潭门人出海都是兄弟,遇到困难都要彼此协助!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60122/afc2af46ec8bcdcb.jpg)
守着老传统不能丢,潭门人现在又有了新想法。从2015年开端,潭门人在原有的传统祭海基础上,增加了渔民运动会。渔船上拔锚起航,变成了赛场上的拔河;出海捕捉,变成了筷子夹螺和串贝壳。比赛项目来源于日子,工具来源于日子,就连选手也都是实实在在的渔民。
当然,这不仅是小渔村自己的盛会,以海洋为主题,当地还安排起了赶海节,让更多的人参与其间。比如,赶海寻宝、特技风筝秀、良品集市、渔港之夜文艺晚会、赶海随手拍大赛等等很多主题,适合一家老小欢乐一整天。
人口不到3万的潭门小镇,去年三天的赶海节就吸引了18万游客前来。我在潭门一家老船长开的海鲜店吃饭,根据店里人均消费150元的保存预算,三天的客流量能给店里带来将近10万的流水。相比之下,作为主业,一年出海好几个月打渔得来的五六万收入,反而显得有些昏暗了。
临走时,我注意到,整个潭门小镇随处都贴着标语,写着这次活动的主题:“让国际遇见潭门”、“我国的潭门,国际的赶海节”。我暗自慨叹,潭门人这种敢想敢干的海洋精力看来一向没变。渔业转产、一二三工业交融,潭门的赶海节让潭门人增收致富。在祖国广阔的海岸线上,或许还能再多出几个这样的潭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