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面面观
北京时间2018年8月30日傍晚,国际空间站官方推特发布了一则消息:美国东部时间8月29日下午7时,休斯顿和莫斯科的飞行控制人员,监测到空间站有轻微气体泄露,舱压下降。地面飞行控制人员监测后推断六名空间站宇航员没有危险,决定让他们睡觉休息。六名宇航员正常起床后开始积极地确认泄露位置。
目前正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6名宇航员。
经查发现,漏气是由对接到国际空间站的“联盟”号飞船上的微裂缝所致,位于生活舱段卫生间外墙。日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该事件对国际空间站人员的安全没有威胁。
泄露源位于联盟MS-09飞船的上半段(轨道舱),出现了一个直径大约2毫米的洞。
联盟MS-09飞船的轨道舱。
怎么办?先用胶粘上吧!
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宇航员已经采用密封胶,封住了连接国际空间站"联盟号"飞船的窟窿,但它的气泡干扰了补丁的安置。飞行控制中心工作人员请求宇航员在胶干燥前,除去多余的胶层,以便之后打好补丁。地面飞行控制人员正和宇航员们商讨一个全面的长期修复方案。
修补之后。
现在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目前国际空间站内的舱内压力保持稳定。
【联盟MS-09载人飞船相关情况】
北京时间6月6日19:12,三名宇航员搭乘联盟MS-09载人飞船飞往国际空间站。
MS-09的成员为第57号考察组的三名宇航员:谢尔盖•普罗科皮耶夫(俄,第一次任务)、亚历山大•格尔斯特(德,第二次任务)、塞雷娜•埃农(美,女性,第一次任务)。
他们三人与目前还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国际空间站56考察组会合,开始长期考察工作。
经过2天的飞行,北京时间2018年6月8日晚,联盟MS-09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在中国上空实现交会对接。
从发射到入轨 宇航员在返回舱内啥表现?
欧空局发布了一段完整的升空入轨视频,展示联盟号飞船内的三名宇航员的国际空间站之旅。 这段视频展示的是6月6日联盟号MS-09载人飞船的发射过程。
从发射到入轨 宇航员在返回舱内啥表现?联盟飞船舱内独特视角!_腾讯视频
我们注意到了挂在飞船内的一些毛绒玩具,其中一个是2018俄罗斯世界杯的吉祥物,而另一个是Die Maus——德国儿童电视节目的明星。当玩具开始漂浮时,宇航员们知道他们已经入轨了。
怎么样,视频还是很不错的吧?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此次泄露事件呢?
据初步推断,这是由于联盟MS-09飞船遭受微流星体或空间碎片撞击导致的。
微流星体是指小行星和彗星的小块碎片,它可能破坏地球大气层外的飞船。飞速运动的微流星体会像子弹一样击穿飞船船舱,造成空气泄漏或者破坏飞船的关键系统,例如引擎或维生系统。微流星体带来的危险不容忽视,不过太空如此辽阔而空旷,所以飞船和空间站遭受撞击的概率相对较小。
这回也是巧了,正好碰上了。
国际空间站在轨道上运转时间较长,为了预防微流星体的撞击,空间站内可居住的模块都配备了防撞层。这些金属和纤维组成的薄层遇到撞击后可能破裂,从而减缓碎片的速度,防止它们击穿船舱。从理论上说,国际空间站的防撞层可以阻挡豌豆大小的碎片。
说完了微流星体撞击,再来说说空间碎片。
空间碎片,是指人类空间活动的产物。包括完成任务的火箭箭体和卫星本体、火箭的喷射物、在执行航天任务过程中的抛弃物、空间物体之间的碰撞产生的碎块等。
它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太空垃圾。
围绕着我们生活的星球,有约1.66亿块各式各样的太空垃圾,它们紧紧包围着地球……
可以说从1957年前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之后,太空垃圾就慢慢多了起来,人类开启航天时代以来,已经向太空发射了数以千计的各类航天器,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太空垃圾。近年来,太空垃圾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越来越多的太空垃圾已经对卫星和宇航员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太空中一个小小的物体都有可能酿成一场太空灾难。
这张特写照片展示了一小块轨道碎片给Solar Max卫星造成的损害。
2016年5月,正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任务的英国宇航员蒂姆-皮克通过推特发布一幅照片,照片显示了一个非常微小的太空残骸撞击到国际空间站的舷窗玻璃上并留下了一个直径约7毫米的圆形撞击坑。
这个由熔融石英和硼硅酸盐玻璃制成的舷窗经常会受到太空中许多微小的人造物体撞击,也就是被太空垃圾撞击。欧洲航天局认为,这些小物体有可能是一小片金属碎片,直径一般不会越过千分之几毫米。这幅照片的背景就是漆黑的太空。
空间站的舷窗、太阳能电池板、太空行走用的扶手上伤痕累累,运行这么多年来,空间站可以说是身经百战了。
美国空军的太空侦察网络使用雷达来跟踪体积大于10厘米的近地轨道太空碎片。如果网络中显示有较大的碎片出现在国际空间站方圆2千米以内,任务控制中心可以指挥空间站稍微调整一下位置,避免发生撞击。如果警讯来得太晚,来不及启动火箭,控制中心可能要求宇航员撤退到“联盟号”飞船或美国的“救生船”模块里躲避一下,直至危险过去。
未来数十年内,太空垃圾都将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风险。掌握太空技术的国家必须妥善处理废弃的卫星和火箭推进器,以免污染近地空间。
2017年9月22日18时左右,天舟一号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
天舟一号经两次制动,轨道高度不断下降,最后进入大气层烧毁。
在那天的新闻画面中看到了它最后的画面,
GIF动图,心疼~
天舟一号载誉离去,使命达成!尽管有些不舍,但任务圆满完成了,天舟一号再入大气层为此次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较于一般卫星在使命完成后,随着推进剂的消耗殆尽,而缓慢降轨,最终在大气层烧毁的结束方式,天舟一号首次采用主动离轨方式,并能受控地落到预定区域,既避免自身成为太空垃圾、避开离轨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又能为打造洁净、安全的太空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报道,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期间,作为任务规划岗技术负责人,载人航天总体部的李蒙与北京中心协作,通过应急轨控完美规避了美国半人马座火箭残骸。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时,交会对接提前了两分钟,为啥呢?为了躲一个太空碎片。
随着地球轨道上人造天体越来越多,科学家们逐渐感受到解决太空垃圾问题的紧迫性。
如何减少太空垃圾、如何应对太空垃圾带来的危害已经成为国际航天届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方面,人类不断拓展太空新疆域,另一方面,又在为处理如此多的太空垃圾感到头疼。
这似乎是个很矛盾的话题,我们可以想象,若干年后太空几乎完全被垃圾覆盖,极端情况就是无法在地球上发射卫星、飞船到太空了。
早在1883年,俄国航天时代的先驱者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
在遥远的未来,如果太空垃圾太多了,地球被太空垃圾覆盖了,人类还真没什么好办法,又得回到最初的起点,乖乖待在摇篮里。
这怨谁呢?
空间碎片:当年作为太空探索的一部分,跟着卫星、飞船来到太空,如今转身一变就成了“太空垃圾”了。
哼,就在地球村待着吧!
哦,对了,还得提醒大家一句,我们有时候会在晴朗的夜空中看到有明亮的物体划过,看到后不要立即双手合十去许愿,那可能不是流星,而是太空垃圾在燃烧,哈哈。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欢迎关注!】
如果您的手机装有“腾讯新闻”客户端,欢迎搜索并关注“航天面面观”。
欢迎访问浏览“航天面面观”,网址:航天面面观
新浪微博请搜索:航天面面观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