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世连转发:2018年10月19在无锡太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中国国际医院物联网产品展览会,牵动着每一个人大脑的 “中枢神经”。相信每个人都有过住院的经历,一次次奔波的检查和一份份体检报告单,是每位住院病患都必须面对的事情。而现在,医疗物联网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在智慧医院里,报告单、体温表等信息只要扫一扫就能知道,再也不用来回奔波。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医院物联网技术已经无处不在。护士给你手上带上的纸质手环,就是医院物联网的一部分,它内置芯片,记录着病人的生理体征、用药处方等信息,想要知道病人的情况,病人该用什么药,扫一扫就可以了。
嘉宾体验调试高新仪器 张兰勋 摄
若将一间医院里的人做个分类,无非就是医生、护士、病人与行政人员。医生看诊、治疗病患;护士协助医生问诊、照顾病患;病患则是挂号、看病与复诊追踪;而行政服务人员则是处理医院的行政事务,如:挂号、批价等等。再从医院的主要活动来看,医院必须处理的工作大约有以下几项:病人挂号;病人报到;医生问诊;护士巡查病房,照顾并监控病患状况。
进入到物联网时代,这样的“分工”就变得相当简单。通过物联网的智能硬件,自动感知数据采集,整个流程:从患者的角度,提高了安全;从医护人员角度,降低了工作强度;从管理人员角度,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全程可追溯。
当人们还说不清楚物联网为何物时?其实“物联网医院”已经开始悄悄地同时惠及病人和医护人员,并为医患双方提供了不少的便利和帮助。
嘉宾 参观展厅 张兰勋 摄
10月19日至21日,第一届全国医院物联网大会。由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简称CHIMA)举办的“物联无限 智慧医疗 从落地到场景结构医院物联网应用”专场论坛上,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周小金、成都成飞医院院长刘作林、武汉中心医院副院长杨国良等几位业内的重量级嘉宾,围绕着“物联网医院”这个概念,向与会代表分享了他们的做法。
医院物联网平台要解决的“痛点”是什么?与会的专家一致认为,就是要解决:基于医疗传感技术的物联网应用、基于物联网识别技术的患者管理应用、基于物联网识别技术的员工管理的应用、基于物联网识别技术的员工管理的应用、基于物联网识别技术和传感技术对设备和物品的管理应用、基于传感技术对于环境监测管理的物联网应用以及综合集成数据等基于无线移动技术的系列应用。
在这方面,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11年7月起,就采取“院企合作”的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在当天的论坛上,院长周小金以“智慧医院建设探索”为题,介绍了自己对“医院物联网”的看法以及他们医院“物联网化”的一系列做法。
首届国际医院物联网会场一瞥 刘征 摄
周小金认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医疗和智慧医疗,它们都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只有当这些技术整合以后,医院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其应用。其中物联网的加入,可以实现诊断治疗过程中的全闭环管理。医院可以把整个治疗环节甚至于院内院外的环节,通过物联网串联在一起。使得物联网数据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形成诊疗流程中的高级辅助决策。最终实现智能质控,再通过质控数据判断治疗效果,提高医生的治疗精准度。
他说:在这样一个体系下,医院的信息系统向生态系统将不断循环。医生的治疗会越来越精准,越来越智能,医生对疾病的掌控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并且开始实现面向单病种的科研、治疗、质控的一体化。
为了构建这样的生态系统,无锡市三院一直希望可以与这个领域中有着核心技术的企业一起进行有益的合作,一起在生态产业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截止目前,无锡市三院已经在“物联网病区护理管理”、“智能化手术室管理”、“物联网物资管理”、“物联网人员定位管理”、“医院智慧能源管理”、“电子居民健康卡”和“微信掌上医院”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
机器人“诺亚” 左若希 摄
其中“物联网病区护理管理”项目早在2013年1月就正式上线,它是国内首个基于RFID技术的“感知医疗智能化病区”项目。在利用物联网技术完成数据获取、操作确认、自动原始记录等工作的同时,改进和优化了护理流程。据周小金介绍,该项目的患者身份识别率已经达到100%准确。从而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强度,据统计,原来每个护士平均每天行走10公里,该项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护士25%左右的路程。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医护人员90%的查询时间,把护士的时间还给病人;医院病区减少大量纸张使用,降低工作成本。
同样是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化手术室管理平台”,该项技术可用于病人及工作人员身份识别、手术信息的核对等,并对手术标本、手术用血、医用设备及高值耗材、药品等的管理及使用进行实时监控,对手术室内的人和物的进行智能化管理,由此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确保了手术过程的安全,营造和谐的就医和手术环境,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医疗失误的发生,避免医患纠纷。
惠斯安普健康风险评估系统 左若希 摄
我国医院目前有120亿个感应系统,每天采集着大量的病人数据。在如此庞大的数据面前,中国的医院是最有条件率先“享用”物联网技术的。与此同时,进入物联网时代后的中国医院格局,或将迎来重新洗牌!在10月19日至21日在无锡召开的全国医院物联网大会上,有专家提出:未来十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医疗和智慧医疗的应用将推动医院加速洗牌,重塑中国医院格局。
据了解,中国医院的第一次洗牌发生在解放初期到50年代,国家对医院的调整和拆分。第二次洗牌是90年代后期至今,医院主要以规模扩张和服务能力提升为主。在此期间,不少医院吃到了规模经济的红利,驶进发展快车道。但是,进入物联网时代,中国医院的规模化发展时代已经进入尾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物联网建设将助力医院的“弯道超车”。
参展单位logo 张兰勋 摄
在第一届全国医院物联网大会暨中国国际医院物联网产品展览会展馆的一片片“科技蓝”中,各种医院物联网产品格外显眼,折射出“物联时代”人们对于“医疗资源共享”“看病不排队”“突发疾病可应急处置”等多种新期待。
《超能陆战队》里又萌又贴心的医护机器人“大白”曾给无数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现实中,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科幻片当中无所不能的“大白”似乎离我们还有一些距离。不过,这并没有阻碍人们对这种医疗机器人研发和追逐的步伐。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未来,如果你去医院看病时遇上和一个萌萌的机器人一起挤电梯,也就不需要太惊讶了。外表“萌萌哒”,会“说话”,会自己转弯、上电梯的智能机器人“诺亚”和“钛米”在大会上一经亮相,随即就俘获了大批粉丝。
“装载完毕,出发了”“我要进电梯了,请大家注意”“我已到达,请你卸载药品”……这些语音信号并非由人发出,而是出自医院物流配送的机器人。这不,两款分别取名为“钛米”和“诺亚”的机器人,都在10月19日这一天举行了新产品发布会,引起了与会人员和参展观众的广泛兴趣。
“机器人不会偷懒,不需要休息。他们可用于医院药品、标本、手术器械的配送。” 发布会主办方称,除了不会偷懒,不需要休息外,机器人还特别能装:一次最多能运送300公斤货物,而传统的护工加推车方式,一次最多也只能运送100公斤~150公斤货物。
北斗世连转:据测算,运送药品、耗材时,一台“诺亚”相当于两到四个人力,而在手术室用于代替护士往返于手术室和器械室时,以一家医院一天12个手术室、每天100多台手术计算,一年就能让护士少跑1944公里,相当于广州到北京的距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