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说教”做到学生心坎上
很多人一听到“说教”二字就很反感,认为“说教”是一种过时的、不高明的教育方法。可我觉得不然,我认为“说教”是一种,便捷、及时的好方法。抓住以下几点,教师的“说教”一定会更有效。
第一:“说教”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你的学生,了解被说的对象。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是外向的,大大咧咧,嘻嘻哈哈,超级乐观。我们班的王海同学就是这样,充满阳光,积极乐观,教育他大可放开手脚,去和他谈人生、谈理想,畅想国家民族的未来,偶尔还可以开个玩笑,点缀一下,即使过分,他也不会太敏感。对这样的学生简单说就是:放开说,说开了。还有一种学生是很敏感的,想的非常多,比较悲观,你无意中一句话就会伤害他。比如我班上的杨佳佳同学,个子很矮,父母离异,一次我在班上说:同学们,我们要相互理解,有些同学有点思想问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庭的不幸福或者是自身的缺陷。她立刻低下了头,皱起了眉,我感受到,我的这句话伤害了她。对于这类学生要慎重说,多考虑说教后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其实,实际生活中学生的性格是多样的,也是多变的。作为老师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细心地观察、了解、分析、揣测。
第二:“说教”时,语言要生动,要有吸引力。
有一次我了解到班里有很多学生爱吃零食,尽管知道吃零食不好也无法拒绝,还有的学生特别爱玩游戏,有些沉迷,还有的学生爱上了看网络小说,无法自拔。于是我组织召开了“拒绝诱惑”的主题班会。班会上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唐僧去西天取经,路过女儿国,国王对唐僧有爱慕之情。朝堂上,唐僧说:拜见国王。女国王说:圣僧抬起头来。然后含情脉脉的看着唐僧。唐僧抬头看到女儿国国王非常漂亮,自己也有些意思,但是唐僧瞬间想到“我必须去西天取经,必须拒绝诱惑”于是说:阿弥陀佛。讲到这里我说:同学们,我们人生中会遇到很多诱惑,有些不良的诱惑我们必须理性的拒绝,就像唐僧那样,为了完成取经这个任务必须拒绝女儿国的诱惑,否则不会取到真经。当我绘声绘色讲完后,很多学生都在默默的点头,从他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同学们对这一道理的认同。
如果我只是干巴巴的讲道理肯定效果不好,所以老师在“说教”时要学会讲故事,语言生动,有吸引力。只要你的学生爱听,就说明会有很好的效果的。
第三:培养同理心再与学生对话
我们成年人总拿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善于换位思考。所以有时你一“说教”学生就会立即关闭“心门”。我的一个学生每天回家妈妈就问,今天学了什么了,学了多少知识呀?妈妈的本意是想让孩子日日有收获,帮助孩子重温所学。可是孩子在学校学了一天了,到家还要谈学习,很烦。这个孩子很聪明,有一次,孩子回家早,妈妈刚下班回家,一进门孩子就问:妈妈,今天挣了多少钱,给我讲讲你的工作。妈妈气坏了,但是理解孩子了。如果孩子回家时妈妈想了解孩子学习,可以换换方式,首先要想孩子放学回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渴望得到什么,讨厌听到什么。然后想作为家长又想达到什么效果。最后就是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找到结合点。教育孩子必须要精耕细作,不能刀耕火种。这位妈妈可以这样做:儿子,我上初二时背过一篇文言文《桃花源记》,你看我现在还会背,我背给你听听......话题由此打开,切入进去了。
第四:用学生听得懂的话与学生对话
我们有些老师总用成人才明白的话来教育孩子。成年人读的书多,经历的事多,与学生比认识更深刻,但是弊端就是爱讲大道理,爱教训人,学生难以入心。这就需要老师“回到学生时代”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找到学生的“迷茫点”“困惑点”,这些都是“增长点”,是最近发展区。
前期准备:想想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到了哪个层面?要提高到什么程度?自己上中学时是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的?找几个学生与他们聊聊,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视角?我该怎么突破,用什么例子?
表达形式:讲故事。故事可以是书上看到的,或者自己经历过的。
有一次为了给学生说明“当别人犯错误时,不要取笑他人,而要反思自己。这个道理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上大学时放假回家,我带了两包行李坐公交车,一会车停了,一个小伙子下车了。车继续前行,不到十分钟,刚才下车的那个小伙子,坐着一辆出租车追上了公交车,公交车停了,小伙子上了公交车,不好意思的说:对不起,我的行李落在了公交车上。我当时心里想,这个人真马虎,太粗心了,居然下车忘了带行李了。过一会到站了,我拿着一个包就下车了,边走边想回头跟我同学讲讲刚才丢行李那个事,等走了一会,突然想起来了:我还有一个包丢在公交车上呢!故事讲到这里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了。
其实,“说教”随时都可以进行,并且有些时候教育契机来了你必须立即进行。“说教”也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去学习。当老师感觉到自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时候,我们就把“说教”做到了学生的心坎上。
把“说教”做到学生心坎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