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606289/b8aae7c77b7aae69.jpg)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很喜欢杨绛在《一百岁感言》中所说的这段话。也许有人会说,既然生命的最终归属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那么拼了命的努力工作,为了理想不顾一切的意义又何在?
渴望命运的波澜才是一个年轻人所该拥有的姿态。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是享受过或正在享受着掌声与荣耀的淡泊明志和“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淡然处之的生活态度。不曾得到,如何去评论好或是不好,不曾经历,又怎能大言不惭的高谈“淡定”与“从容”?
![](https://img.haomeiwen.com/i5606289/e2dda8ef7207c2c8.jpg)
有一个村庄,世世代代的生活在大山深处,他们能看到的,除了连绵起伏的群山便是宛如井口大小的湛蓝色的天空。终于,有一群人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渴望山外面的风景。于是他们历经千辛万苦,花了数月的时间终于攀登到了山顶。让他们失望的是,山的外面依旧是山。于是有部分人很失望的回到村子里,剩下的开始向另一座山峰迈进。很久很久,回到村子里的人也越来越多。未曾攀登过的人便对先回到村子里的人说:我早说过了,外面没什么不一样的,只是你不听。先回到村子里的人又对后回来的人说:我早说过了,外面没什么不一样的,只是你不听。
是啊,外面的风景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精彩。但一个连山顶都未曾到过的人,又有什么资格来说山外的风景事一样的呢?你征服了一座又一座山,你所见到的除了山,还是山。便有人得出结论:这个世界只有山。只有极细心的人会发现,他所遇见的风景正在一点一点的发生改变,然后看到大漠,看到海,看到城市。回过头来才发现,自己最爱的还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和宛如井口大小的湛蓝色的天空。而这与未曾走出过大山的你得出相同的结论有着本质的区别。
看似相同的结论或是结果,但两者之间宛如天堑,这也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5606289/d54dfb20909ff6d9.jpg)
有一位亿万富翁,到海边休闲度假。看到一位中年渔夫,在浅海里怡然自得地打鱼。富翁走上前去,与渔夫畅谈。
富翁:老弟,你每天都在这里打鱼吗?
渔夫:是啊,每天都在。
富翁:每天能打多少鱼啊?
渔夫:差不多几十斤吧,够我吃的,也够家庭开销。
富翁:那你有没有想过换一艘大一点的渔船,这样就可以去深一些的海域打鱼?
渔夫: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富翁:这样你就可以多打一些鱼,卖更多的钱。
渔夫:然后呢?
富翁:然后你可以换更大的渔船,雇佣一些员工,去更深的海域打鱼。
渔夫:然后呢?
富翁:然后你可以建立自己的公司,挣很多很多的钱。
渔夫:然后呢?
富翁:然后你可以把公司包装上市,让别人来打理你的公司。
渔夫:然后呢?
富翁:然后你就可以像我现在这样,享受阳光,沙滩和海浪。
渔夫:我现在不是和你一样吗?
……
这个故事最开始想表述的意思是知足常乐。这样的结论不过是牵强附会的胡说八道。这跟肤浅的理解杨绛所说的“淡定”与“从容”,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富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即使不用工作也不必担心饿肚子。住在宽敞的别墅里有佣人伺候,锦衣玉食。穷人不得不为每日的吃穿用度犯愁。即使狂风骤雨也不得不出海捕鱼,否则一家人都要跟着饿肚子。任何突如其来的灾难都有可能让整个家庭支离破碎。
![](https://img.haomeiwen.com/i5606289/42890e7a7b21053c.jpg)
对比两者不难发现,杨绛所说的“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最主要的原因是经历了波澜,享受过并且还在享受着掌声与荣耀,渴望返璞归真。这样的人即使不用前行,也鲜有人能将其超越。加上百岁高龄,早已超脱于世俗,对已经收获的功成名的渴望自然没有年青人来的强烈。
作为年轻人,未曾渴望命运的波澜,便开始追求生命中的淡定与从容。那只可能是一条学不会翻身的咸鱼,却又让杨绛先生来背“你是烂泥扶不上墙”的黑锅。
如果喜欢,欢迎点赞分享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