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的年轮是寿命的印记,一个人的年龄是生命的刻度,它们都经由时光在岁月里雕琢而成。
但树是自然生长的,人却是自我塑造的。一个人如果能把握住阅读,生命里的刻度就会有张力,智慧得到润泽,修养得到升华。
但往往在读书过程中,会有以下困扰:
1. 不会读书:
比如说,读的慢,很久才读完一本书;另一个就是“读”了上百本,但是,如果让你讲出书中的精华或者故事,你就哑口无言了,读了好像没读。
这里,其实这是一个 “知识内化” 的问题,简单归纳的话,它是:输入——理解——思考——输出——再创作的过程。
就像有人说的,输出可以倒逼输入。你可以试着写作,它就是输出和再创作的一种方式,没有输入、理解和思考,思路和素材很快就会枯竭。
写作,不仅能帮你读得更好,还能让你有额外的收获。
2. 无法坚持阅读:
没有坚持,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和惰性有关。但惰性背后的本质原因呢?其实是没有反馈或是负反馈,我们都知道,有反馈才有动力,没有谁会傻傻的去坚持。
尤其当你看到别人做的非常出色的时候,你会痛恨自己当初没有坚持,会发出“如果当时......那么现在是.......”这样的遗憾。
也许有人会说,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你想去学习,这句鸡汤你可能听了几百遍了。你如果想把这个当作兴趣去坚持,确实什么时候都不晚。但不太可能持续不断地坚持。
因为,兴趣对你来说,它的重要程度远没有中午的一顿饭大。因为这顿饭,关系着生存。
兴趣可以做为一个触发器,也可以说是引线,而你需要做的是,要找到核心燃料,这样,这火才能燃烧得热烈,持久。
就像你可能喜欢唱歌,但你并没有成为歌星;你喜欢美食,但你并不是厨师。那是因为这些喜欢,没让你觉得它们有那么重要而已。
所以,如果你想坚持阅读,一定要尽力去增加砝码,让阅读这件事变得更加重要。
比如,我们可以大方地承认并期待,把它变成今后挣钱的一项技能;再比如,变成你教育孩子的资本,那么你就会发现,你好像被更换了高能引擎。坚持,就不那么难了。
3、想要“变现”
这个当然是最现实的驱动力。
从“虚”的方面讲,读书可以提升你的气质,毕竟“腹有诗书气自华”,并且读书可以影响你的孩子,让他爱上阅读,这都是无形的财富。
比如,在看到眼前美景时,有人会说 “哇,好美,太美了,实在太美了!”
这时,若有人说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感觉马上就不一样了。你的气质内涵不一样,你交流的圈子当然也会不一样。
从实际的方面讲,有这么一个笑话:
一个中国人问一个美国人,为什么你们美国人写的东西都特别啰嗦呀?
美国人说:如果我看完一本书,不能写出5本书,那么我就亏了。
这其实就是指读书变现了。变现要在前两个的基础上,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实现。
所以,用输出倒逼输入,找到你坚持的理由,剩下的交给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