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室友在票圈感慨,她说想写一些科普类的文章,就是想让爸爸妈妈多知道一些真科学,不要被一些造谣文章吸引,但是又不知道去哪里投稿,或者说开了公众号也担心并不能打到中老年圈子里去真正起到科普的作用。即便我们具备一定的科学常识以及医学知识,对于那些包治百病的绿豆和茄子皮也不能奈它何。
可能我们的票圈和中老年人的朋友圈几乎没有交集是很重要的原因吧。我们能从万千鬼畜表情中一眼识别中老年表情包,而我们的爸爸妈妈在和我们的日常沟通中频繁地使用着迷之“微笑”。全中国99%的人都不知道的真相、骗了所有人几十年的秘密、不看会后悔一辈子的东西,面对那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党,我们想说点什么,又不知该说什么。
也许是因为圈内人群共同的兴趣所向,也许是因为朋友网络的纵横交织,导致朋友圈谣言的流行性,但不可否认的是,科学常识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多数人是具备那些常识的,但是却在谣言横行的潮流中忘记了思考。其实科学是一种态度,真正科学素养高的个体不光具有科学常识,还有运用这些储备去接受和处理信息并以此为据去规划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曾经我们在上高中甚至初中的时候就有质疑过学习那些深奥难懂的理科学科的必要性,我也吐槽过难道买菜要列二元方程组。后来又有人说,虽然你买菜用不到高数,但是你高数学得好不好可以决定你在哪里买菜。其实这还是毒鸡汤。
在上学期看完钻石联赛我突然想通了一点这个问题。一个是我们这一代人中一定会出未来的科学家,然而起初我们都不知道会是谁,天才脱颖而出之前需要孕育的环境和滋养的条件,也许在一起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一个资质聪颖的孩子逐渐崭露头角。每个时代都是由个别英豪和大多数普通人构成的,但英豪是从普通人群中走出来的。就像龙岗的宣言一样,筑高原,才容易出高峰吧?这也就是第二个原因,为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科技部出台《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引起群众围观,就其中将阴阳五行列入公民必备科学素质这条就让人议论纷纷。且不论《基准》本身科学不科学,从国家的高度出台一份标准,其目的显而易见。至今每次遇到人说“转基因食品不能吃,会得癌症啊会不孕不育啊”,我都会问有什么依据能证明这些事实。是“别人都说”,还是“朋友圈里传的”?虽然我学了转基因知识也不能说清其中利弊,可能只有等事实来说话,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选择敬而远之,可以选择放心食用,但是不要过于偏激和固执。
前几天我对一个好朋友说作为大学生,我们对于社会问题应该保持一定的关注度和理性的思考,尤其是引起全民大讨论甚至一度产生偏向性舆论的事件一定要有自己清楚明确的判断和立场,虽然很难成为站在风口浪尖力挽狂澜的人,但至少不要偏执得愚蠢,无知得可笑。其实每个公民都应该这样,尤其是关于科学的问题,假相可能会害人啊,它们的肆意流传是对人身体健康和思想理性的侵蚀。所以从杜绝朋友圈谣言开始,也许是个不错的开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