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上午,都市熊猫村院落空间打造和院落自组织孵化培育项目第一次培训,在客家乡愁记忆馆暨熊猫家体验空间举行。此次活动由狮子社区居民委员会主办,成都市成华区大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成都市成华区约未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狮子、回龙、一里塘3个社区近60名社区居民参与培训。
约未来和大树调查研究发现,都市熊猫村60%以上的居民期望参与文旅成华“熊猫之都”北湖片区“国际聚客厅”的营造并从中改善生计,但是绝大多数居民缺乏相关技能和路径,且暂无相关公益服务满足该需求。
如何赋能社区居民,带动社区自组织和居民骨干参与营造都市熊猫村?据成都市成华区大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介绍,2020年7月前,院落空间打造和院落自组织孵化培育项目,将依托客家乡愁记忆馆暨熊猫家,建设狮子社区院落公共文化空间,在狮子社区征集或培育50名社区骨干及3-5个自组织,邀请省内外生态/文创专家对社区自组织和社区骨干进行赋能培训,开展文创型社区营造、文创社区故事与品牌塑造、社区自组织运营与发展规划制定、大熊猫生态文化元素与一批大熊猫/客家产品服务挖掘、产品设计、文创产品服务销售等12项培训课程,提升社区自组织和社区骨干文创社区营造技能;同时,推动有关大熊猫/客家文创产品服务入驻“熊猫家”,动员社区居民试点为大熊猫游客提供体验服务或销售文创产品,探索以商业化的方式营造“大熊猫+客家”文创社区,以形塑社区文化品牌以及增强社区凝聚力。
当天上午,守护熊猫村计划发起人、成都市成华区约未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赵松生,带来了题为“社区院落公共文化空间与都市熊猫村文创型社区营造”的专题培训。
首先,居民们观看了《守护熊猫村》公益视频。该视频主要讲述,约未来守护熊猫村团队如何使用2018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资金,在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培育自组织巡护监测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开展社区居民综合服务等方式,打造示范性熊猫村。“像推动将宝兴县蜂桶寨乡光明村打造为示范性熊猫村一样,在白莲池街道以及狮子、回龙、一里塘3个社区的支持下,我们将扎根社区和融合资源,将菁华翠庭片区逐步打造为全球独一无二的都市熊猫村。”成都市成华区约未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创始人张港旋介绍说。
接着,赵松生从都市熊猫村三年发展规划、客家乡愁记忆馆与都市熊猫村、客家熊猫IP及其他客家文创产品挖掘等方面,激发社区居民骨干参与都市熊猫村营造的积极性,启迪她们挖掘客家文创产品的思路。
针织客家熊猫凉帽、大熊猫十字绣、艾馍馍、马脚赶(音)……居民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我以前在工厂做过针织,这两天我就做一顶客家熊猫凉帽出来。”“这里的妇女们,每个都至少有四五幅十字绣,我还有一幅大熊猫十字绣。”“艾馍馍就是特色客家小吃。”“女子客家舞龙和少儿客家舞龙,可以去熊猫广场训练和表演,让更多大熊猫游客知道咱们客家人和都市熊猫村。”“都市熊猫村更容易让游客记住。”“有盈利了要拿出些钱来做公益,让那些困难的家庭得到更好的支持。”
“大家的想法都很棒!我们正在筹备成立成华区首家社区社区企业,想尽快把大家的创意变成现实,和菁华翠庭片区居民一起把都市熊猫村早日打造出来。”赵松生表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