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有很多疾病,已经提前几十年发生在年轻一代人的身上。比如骨质疏松,过去发病年龄:65岁之后,现在可能发病年龄:20多岁。主要是由于人们普遍缺乏运动,户外活动减少,难以保证足够的维生素D 合成量。现在年轻人上班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回去之后只想来个“葛优躺”,薯条,电视,做个Couch potato。

想起我家旁边的邻居爷爷,80多岁的时候还可以上山种地,傍晚回来的时候还会带一大捆柴禾,精神特别好,声音洪亮,打个喷嚏好远都能听见,老爷子还特别喜欢吃黄豆,自己用盐水炒的黄豆,放在罐子里,想吃时候掏几颗,嚼起来嘎嘣脆!老一辈人年轻时候生活条件差,那时候能吃饱就很幸福。相对之下,现在人就幸福多了,现在人吃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细,比如五谷杂粮会磨成粉,直接冲食,方便又快捷,然而这样做却使得咀嚼功能发挥的不好,我们的咀嚼器官就会退化。首先退化的是肌肉,其次是骨骼,再次是牙齿,牙齿不好了,咀嚼能力就更差了,牙科医院常常排满了人。
为什么现在环境变好了,身体却变差了,因为过得“太舒服”。
人体“骨成长”到成年后就会达到峰值,女孩大约在18至20岁,男孩大约在20至25岁。从那以后,骨骼虽然还在生长,但已经开始出现骨量流失的问题,直至余生。然而数十项研究证明,高水平的负重活动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人的骨量流失率,而且在高频的活动刺激下,甚至可以实现骨量流失的“收支平衡”及一定程度的逆转。这就体现了压力的作用,给骨骼施加一定的压力,能刺激骨细胞对钙的吸收和利用。
身体不好并不是身体自己”不争气“,而是你没有给自己试压。当我们越去寻找舒适,身体就越差,做事也就越提不起兴趣。

我们常常会听人说,我不想动,越不动,就越不想动。我们太爱舒适的环境了,恒温20℃的房间、张手即来的美食、柔软的沙发和床那就是我们的理想生活啊,然而从个体进化的角度讲,这些所谓的舒适都是极其有害的。身体一旦适应了这样的环境,得不到适当的锻炼和刺激,就会失去健康。因此我们要时刻叮嘱自己,不要太舒服:选择相对硬质的床和凳子;尝试穿薄底鞋,刺激足部神经,提升身体感知;不要太洁癖,从而强化免疫系统等等。
精神上的懈怠可以克服;而身体上的很多问题却是不可逆的。快过年了,放假期间适当放松的同时,不要忘了多出去走走,多运动运动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