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南居-黎里,又一雅居
九南居位于苏州的黎里古镇。黎里,又名黎花里,得梨花闻名,原汁原味的小桥流水人家。很多去过黎里的人都把她比做深闺女子,即秀于外,又惠于中!
它的美,是能够令到文字汗颜的。当然,也包括画家的笔。
虽然我因为工作的忙碌还没有亲临九南居,但群里已经拍出了照片,我是一睹为快了。
多少人为了诗和远方寻寻觅觅,而张建林老师及九南居的人已把岁月这本醇厚的书读得驾轻就熟。
挨着九南居的人说没事儿就去喝喝茶,摆摆龙门阵,感受流水依依!
灵秀之地多名人。黎里的名人,如人中麟凤柳亚子,明末才女叶小鸾,一代影星殷明珠,尽皆在列。
这让我这个初识文字的人甚是神往!
谈到美食,黎里的套肠,馄饨,烧麦。油墩子等。据说套肠和油墩子只有黎里古镇才有。
油墩我是吃过的。外脆里嫩,是当地有名的小吃。
关于梨花馄饨,吉格罗朵老师还说了一个传说。
“相传陈妃病故,葬于锦溪五保湖水冢。孝宗伤心至极,无奈杭州御旨催促,只得挥泪应召南下。船行不多时,风浪极大,急避支港至一小镇,靠岸暂歇。将近午时,忽见岸边人家炊烟缭绕,香气扑鼻。精神大振,命随行侍役往寻。一会儿,侍役端一大碗沉于汤中的面食而归,请孝宗品尝。其物有点象饺子,但外皮薄而白细柔滑,内馅多而肉嫩菜绿,鲜美无比。孝宗食之,触景生情,暗暗称妙。遂召煮此食之人来见。却见翁妪夫妇带领一妙龄美貌少女登船。问此食何名,少女含羞,一口吴侬软语,低头支吾而答称`浑氽'。孝宗以为是`混沌',顺手提笔,写成"馄饨'两字。又问少女姓名,答曰:小女子周氏无名,因清明时生,小名梨花。孝宗细详,觉这小女子,居然有几分似陈妃。遂命梨花一家三口,一同赴杭州。”
从此黎里镇上就多了这么一道出名的美食,叫梨花馄饨。
生活不是你有了多少经历,而是在于你了解了多少本质的含义。
不仅美食,当然还有背后隐藏的深厚文化。
我想起数月前驻留吴江的那小段时光。那天早上,我在芦墟老街的姐妹馄饨店,芦墟离黎里也不过半小时车程,店子不大,但也算干净。我点了碗小馄饨,老板娘是个长我十来岁的姐姐,她从我入店到落座都堆着笑容,一声“妹妹”夹着苏州口音让我顿感安心。
我在想,许是姐姐一早就知道我是外地人而故意客套的吗?
不一会儿,姐姐双手端着馄饨,还是那抹恰到好的笑容,让你的心都甜到了馄饨里。后来才知道,温柔亲切,心思细腻就是她们的本真。
老街上或站或走赶脚的人。有用方言吆喝的店主。
卖蔬菜的婆婆脸上堆满了核桃纹在笑。一片片吴侬软语在流淌的河水中演绎着融洽,和谐。
还有昌升记的烧麦。张老师说,烧麦他一次能吃一笼。
我惊讶得不行,因为我吃的烧表是大个的糯米,很油腻,用薄皮包成,吃两个已是饱腹。当我看到这家的烧麦后,我眼睛亮了,放在蒸笼子里的烧麦如一朵朵绽放的梨花。一笼16个,小小的,汤汁鲜美,一口一个刚刚好。老师说自己大多数时间除了吃馄饨就是这家店的烧麦了。
"九南居读书会″。虽然很多人我都不认识,但我从他们聊天弹出的文字里,看出他们对文化的执着和追求!有丰富的见解和思维,善于去沟通,去挖掘传承。
这种精神必将一代传承一代。
印象深刻的李海珉老师,不仅是个博古通今的通才,更是黎里人的宝贝。看到他在群里的发言,我都摒着呼吸在听,谈文史,吏治,周边省会的特点及发展,名人的故事、轶闻、传说。无所不晓,还泼得一手好墨。
九南居雅地。堂前梧桐柳树缠绕,蝉鸣枝头骤起。
我等邀上三五好友,温水煮茶香,交流学习传统文化。当光阴慢慢流逝,我们还在聊小桥流水、诗词歌赋、飞鸟游鱼,及清欢的岁月。呵,九南居雅地!
九南居-黎里,又一雅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