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都有它生长的规律,遵循规律,方能不断成长。教学也是这样,我们都在努力探索,阅读教学也有规律可循。什么是阅读教学?简言之,阅读教学就是带孩子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走近作者的心灵,与他对话。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从思想内容再到语言文字。杨献荣老师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也有它的基本规律,就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具体讲分三步:一、初读课堂,整体感知。二、精读片段,品味语言。三、熟读课文,积累运用(低中学段)或体会谋篇(高学段)。
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全文,才叫整体。感知什么?感知内容。也就是说作者用语言文字写了什么?这时候,让学生岀声朗读比较好,口耳心脑并用,可以核对自己足否读准字音了。
低学段主要是了解文章大意。如何训练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呢?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提问法。围绕课题提问题,让孩子带着一两个问题去读文章,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交流,自然而然就总结出文章大意了。另一种方法是填空法。教师扣题设计填空题,一般按照要素来设计,就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因为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这第一步非常重要,需要孩子们反复读,把音读准,把句读通,把文读懂。
中学段在把握文章内容的时候,主要是把篇读成段。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呢?基本方法就是连段意法。理清行文思路,就是要进行分段训练,把段意连成前后连贯的一段话就是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高学段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就是把篇读成句。如何把篇读成句呢?基本方法就是要素法。叙事性文章多为六要素,从文中提取六要素,连在一起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另一种方法就是补充课题法。在课题前加上几个字,一般在中心句内,也可以自己提练。
阅读教学三步曲第二步:精读片段,品味语言。这一步的目标指向语言,文章为什么这样写?那么选择哪些片段来呢?可以选择文章中具有表达特色的语言片段来读,可以选择能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片段来读。用什么方法来教呢?通常用比较法。一是换词换句换位置,删词删句作比较;二是师生朗读、生生朗读作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就可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精读片段,品味语言时,教师一定要有取舍,不可以面面俱到,这篇文章写法上和以前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这就是切入点。
此外,针对古诗文教学,在精读片段时可以运用提领法。就是在古诗文中寻找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字或词。围绕这个字或词设计一连串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把词句意思的理解和情感体会融合在一起。问题的设计是这一步的关键,需要老师费心里去做好的。正所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第三步:低中学段是熟读课文,积累运用。低年级主要是仿写句子,背诵课文中有表达特色的片段,积累文章中规范的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到了中年级,主要是引导学生仿写段落或句子,创设语用实践的机会,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
高学段第三步是熟读课文,体会谋篇。怎样体会谋篇呢?主要从以下几下方面:1、顺序,文章为什么按这个顺序写?2、详略,哪些段落详写?哪些段落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3、过渡,作者是如何过渡的?抓住过渡词、过渡句或过渡段,来体会文章的内在联系。4、照应,抓住前后照应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再次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5、衬托。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揭示作者的谋思。
学习,学习,再学习。学和习既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又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初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谋篇,这些都是学生学的过程,那什么是习呢?运用上面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才叫习。光有学,没有习,不行;光有习,没有学,也不行。只有在具体的语用环境中去反复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三步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