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读到了季老的《无题》诗:人生在世一百年,天天有些小麻烦。最好办法是不理,只等秋风过耳边。
忽然又想起了昨晚经历的一幕。
晚饭后我带承承去博物馆广场散步,在“金代石碾”处,承承绕着石碾细细的边缘转着圈走。
刚转完一圈下来,准备往出口处走。忽然冲来一只小狗,跑到我们面前停了,狗狗虽不大,但对于身高有限的承承而言,还是大了些。承承吓得喊了一声,这只狗刚扭头,又跑来一只,随后一男人也跟上来了。
我很生气,遛狗不栓狗绳,吓着孩子了。没想到狗主人很不识趣,反而说,怕啥怕,又不咬人,不要太惯着孩子。
我也生气了,这人怎么这么说话,明明是自己遛狗不注意,反倒振振有词。
于是口角了几句,他一直说一直领着狗走,但就是不停嘴。别说得理不饶人,失礼也不停嘴。
自己心情也受影响,这人怎么这样啊!
不过看看承承,既然陪孩子出来玩就不要让他人影响自己的心情。于是我拉着承承往博物馆广场中心走去,承承很快找到一块小石头踢着玩,我偶尔跟他抢上一脚,很快就把这事忘了。
刚刚读到季老的这首《无题》诗,忽又从记忆里拎出了这件事,看来这件事还是藏在了我的记忆一角,索性拿出来掰扯掰扯,然后让它烟消云散吧。
自己之所以感到有点愤愤的,不过是因为遛狗者的态度,倘若当时他能好好地说,没事,别怕啊,这狗不咬人,然后赶紧带着狗走了,我想我也不会再说什么。
可他不觉得他的狗侵犯了我们,反而说我不要惯着孩子。现在写到这里心里还是有气,看来想什么确实影响心情。
想来自己当时被情绪占了上风,理智所余无几了,所以才会生气。
自己生气的原因无非是因为他人做的事不符合我的标准,因为如果是我,我一定会心生歉意,叫回自己的狗狗,道歉,安抚,平息事端。
因为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所以自己碰了石头,导致自己觉得憋气。
试想,对于这样的人,我一路人能改变的了吗?何苦觉得自己受了气而耿耿于怀呢?
出门在外,啥人都有,我们能做的只有管好自己,管好自己的情绪,管好自己的思想。
再说,憋气不憋气也是自己决定的,你把它当回事,它就是个事,就会搁在那儿,膈应你。你不把它当回事,它就不存在,自然谈不上膈应你。
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熟人面前,你可以争辩,如果是陌路人,不要和他争辩,放他过去。因为你不了解他是什么人,而且你们没有交集,完全不必与之较真。何苦在自己繁杂的事务中再加入这么一出呢?
季老以九十岁的高龄告诉我们,人生天天都有麻烦事,最好的办法是不理,只等秋风过耳边。
写完了,感觉气也顺了,拿起书,继续读季老的文章,聆听季老的谆谆告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