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0日,星期二,大太阳。
月末了,各种欠账集中精力补起来。
看了很长时间的一本书《给予者》,总是感觉最近看书状态不太对。
想着一个字一个字看完,尤其是碰到好书的时候,但总是懒得记笔记。
看完后印象不深,甚至会失了主题。
考虑了一下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看书的时候容易“走神”,总是将书中的段落与自己脑子里的东西相互联系;第二,认为做笔记会影响对书内容的理解,毕竟太碍事。
那么,怎么来治这个记不住的病呢?
想来想去,还是随他去吧,或许有些内容,已经化成骨血的一部分呢。
只记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吧。
与看到的其他书评不同,《给予者》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将社会关系等同于有着“智能”行为的互联网络,而我们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个节点,关系就是网络节点之间的联系方式。这样的一种描述方式,对学理工科的我有一种震撼作用。
说实在的,以前对人际关系不但没有重视,反而有一种敌视,认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OK了,这本书让我对关系一词有了新的认识。
比较认同书中所说的“通过联盟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将成为人类下一代生产力变革的动力”,或许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如此吧。
接连而来的,最大的应该是由此而引发的生活方式的变革、思维模式的创新,以及成功定义的改变吧。
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网之中,那必然就要面对关系的建立,利他、给予应该作为构建人际关系网络的根基,才能让网络关系越来越亲密。至于网络的结构,三层是典型结构,人脑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不能估计三以外的数字,所以5-50-100其实是一个合理的模式,但并非一程不变的层次。
书中金句很多,有空的话慢慢补齐:
1)买你能买得起的质量最好的衣服——谨记
2)当你与他人在一起的时候,给予对方全部的精力。
3)“我喜欢提问,也喜欢那些提问的人。每个不期而遇都应该是一次21个问题游戏。”——众筹资本顾问公司联合创始人舍伍德.内斯(SherwoodNeiss)
4)通过联盟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将成为人类下一代生产力变革的动力——迈克尔.莱维特
5)命运取决于后续行动——托雅.鲍威尔
6)任何关系都需要给予、分享和支持,而不能仅仅是索取和接受。——迈克尔.德尼索夫
7)我建立的最成功的关系都是给予比索取多。我会给予,给予,再给予,然后再索取。
8)利他主义是最成功社交网络的关键特征,其中包括不期待汇报地提供帮助,以及当别人为你提供帮助时及时回报以形成互惠。
9)社会关系本质上是最初状态的互联网,连接着不同的头脑,通过不断连接这些头脑,会超越自身原有的水平——《社交:联系刺激大脑之谜》马修.利伯曼
10)是否认识正确的人,决定了事业的成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