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州街巷读书笔记

苏州街巷读书笔记

作者: 一苇杭之03 | 来源:发表于2024-05-09 22:57 被阅读0次

北方的“胡同”,苏州称里、称巷,或者叫坊、叫弄,是最小的聚居单位。一般来说都不长,也不宽,但不乏人文逸事。

怡园里巷东起人民路,西至永定寺弄(斑竹巷),南自干将西路,北靠景德路,面积近40公顷。这是苏州历史上重要的一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分布着一纵四横里巷(纵为庆元坊,三横为马医科巷、宜多宾巷和韩家巷、嘉余坊和金太师巷以及怡园里),其中最为吴人熟悉和喜爱的当属怡园。怡园为苏州较晚且博采诸园之长的私家园林,它坐落在嘉余坊东南端。

文化积淀深厚的苏州,书画艺术灿烂,明代中兴的“吴门画派”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篇章,其中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明四家”,代表着吴门画派的最高水平,影响全国几百年。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时代。有统计,仅明代官僚士绅收藏字画就达200人之众。吴门望族顾文彬(1811-1889),官至浙宁绍道台,嗜书画,收藏了大量历代名书名画,为了使书画世代保存下去,在过云楼之后又筑怡园和祠堂,来“益吾世世子孙之学”,可谓费尽心思。

上海建埠后,苏州文化地位日渐式微,顾文彬之孙顾鹤逸(1865-1930),不入仕,研书画,精鉴赏,广结大家。1895年,依托过云楼,在怡园发起了苏州第一个文化盛事——怡园画社,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画家组织。

一时苏州画坛名士云集,风云际会。以吴大澂为社长,顾鹤逸、陆廉夫、王同愈、倪墨耕、顾若波、吴昌硕共同参与,世称“怡园七贤”,影响颇深。后来这些人中不少移居上海,成为“海派”的翘楚。之后,小怡园画社,小小怡园画社仍活动不断,一直到民国,怡园为苏州美术做出了重大贡献。再后,张辛稼出现,并与朱守一一起续办怡园画厅,怡园拜石轩前又成了苏州书画家的活动中心。1952年后,过云楼书画陆续开始拆分流散,六十多年间,先后有顾氏族人捐赠、转让公有,使得书画主体部分得以归诸公藏,怡园及顾宅于1953年全部赠予国家。1960年,在怡园湛露堂成立苏州国画馆(国画院前身),使苏州画坛重放光芒,创作与研究得到极大的提升。

近150年以来,怡园自然成了苏州文化重地。怡园在古城核心地段太有名了,以致它身后的诸多古宅、院落及里巷都被遮蔽甚至湮没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人民路有过一次大改造,随之而来的便是沿街旧房被整体拆迁。这个时候,我们忽然发现这些小巷就像被海水淹没的陆地重新露出水面。傍晚,在这些小巷行走,常常可以看到高大的吊车直冲云霄,挖土机不知疲倦地日夜轰鸣,发出忽高忽低的闷响。若干年后,旧址上竖立起一百、风光商厦、大洋百货、华鼎大厦等现代化商楼,从察院场一字排列到怡园。

相关文章

  • 苏州街巷文化(上)

    潘君明老师说:“街巷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较大的城市,总由数百条乃至上千条街巷来组成,没有街巷,也就没有城市。...

  • 读书背诗好快乐

    走读苏州是专门研究苏州文化的学术团体,授课以走读为主,课程包括苏州古典园林、博物馆、古城街巷、古镇古迹。现有授课老...

  • 天香记 (16)吴门

    苏州城:小小的街巷,小小的暮色,小小的酒店。店门外,江南的街景,流水潺潺,呜呜的声音,起自江湖,苏州人的江湖,苏州...

  • 第14章 人贩子

    不出两日,裴、仇二人,便带着杨无邪来到了苏州府。 苏州府,乃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而又以城中的烟花街巷“...

  • 【苏州慢】

    「苏州女人和苏州男人」 —— 今天的读书笔记是短小精悍,闲扯淡。 闲下来听车前子侃大山咯。 说在旧社会里,苏州女人...

  • 街巷

  • 街巷

    你事进酸甜苦辣 不吐骨头

  • 街巷

    街市睡的越来越晚,醒的却越来越早。如孩童般精力旺盛,极少的睡眠,却依然活力不减。 一墙之隔的街,大片的阴凉,窄窄的...

  • 街巷

    小小的街巷 窄窄的街巷 缓缓走着 缓缓走过 回忆在这里留存 倘若是即将忘记 在这儿 便可找寻 从前的纯朴美丽 可以...

  • 街巷

    行走在古朴的街道上,看着两旁的房屋,乘着船,回忆着往日的时光。 在闲暇的时光里,走进一家茶馆,或者一家带着岁月的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州街巷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bs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