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会这样?
我向来信奉真心换真情。
我尽所能对朋友好,可总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错觉,而且不止一个朋友给让我有这种不适感。
想想心里多少有点发堵,对人好还有错了?真心这年头不值钱啦?
“别越界,知道啥叫适可而止吗?”
直到一个高人指点,我才恍然大悟。
花钱过多不讨好!
我喜欢抢着买单,我认为花钱最能表真心。
次数多了,朋友会责怪我,你怎么这么喜欢买单?可我还是累教不改,多次剥夺朋友还情的机会。
是的,我表真心了,可又置朋友于何地?
我们在得到他人赠予的时候,总会有负疚感,总会找机会还给他人,以实现心理的平衡,也是我们常说的“礼尚往来”。
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偏偏让朋友失了礼数,让人家总觉得欠着我,当然对我“眼不见心不烦”了。
施比受有福,我享福却却让朋友背黑锅,被人不待见太正常,典型的花钱买罪受!
越界指点招人烦!
明明自己混得不怎么样,还要觍着脸去指点别人的生活,真是自不量力得罪人!
我有个侄儿子,他想学理发,我帮他推荐了一份理发学徒的工作。
经过半年的学习,他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跳槽到一家大型的连锁机构,在新公司他混得风生水起,很快就坐上了烫染总监的宝座,并且在他们分店入股。
他对未来的规划也很清晰,经过3—5年的积累回家开店,他正在为开店做各项准备,而我却无脑的闯进去,规劝他回头是岸。
“你现在只会烫染,不会理发,以后如何开店?”我关切的询问他。
“我可以招聘理发师,以后只需要做好管理就行。”他一脸认真的回答。
“我觉得你还是要精进手艺,只有成为一个匠人,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我开启了人生导师模式说教模式。
“理发其实就那么回事,技术很简单,2000块的理发师和200块的区别不大。”他有点漫不经心的回答我。
“你每天搞人际关系,技术不提升,不能让客人满意,怎么会有回头客?”我紧追不舍。
“开理发店技术不是最重要的,更多的是服务和销售能力,发型真的大同小异,我现在每天跟着部长混,学到不少东西,这些都比理发技术重要。”他有点不耐烦了。
看出来了吧!这是外行和内行的对话,是消费者和经营者的不同视角的讨论。侄儿子想得很清楚,我还在絮叨无用的话,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我既不熟悉理发行业,也没有开店的经验,为何要指手画脚?
实属管得太宽,皇帝不急太监急。
人家不当面跟你翻脸已经很留情面了。
不该讲的话说太多!
我有个好朋友,在事业单位上班,她是个特别认真好强的人,所以工作特别用心。
她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孩子的教育她也不甘人后,她总是上班回家连轴转,搞得身心疲惫,因为工作关系不能全心照顾家庭,她也常常受到老公的苛责。
她希望能兼顾家庭和工作,但是精力实在有限,两头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身体也因此出现了问题。
她打电话向我倾诉,想寻找安慰,其实我只需倾听鼓励就好,但我总是多嘴,为她的生活出谋划策,甚至还嫌弃她恨铁不成钢。
“你要学习,多读读育儿方面的书吧!”
“你要学会放手,有时间多练练瑜伽,对自己好一点。”
“你要学会爱自己,人老珠黄老公会嫌弃你的。”
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真爱讲废话,这些大道理傻子都懂。
她是当事人,她会不比我更清楚现状吗?她又怎么会坐视不管,任由事情向坏发展了?
我的警告加重了她的焦虑,一次跟我通完电话,她转头就和老公大吵一架。
该说的话说不到点子上,不该讲的却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这种分寸感的把握我实在差劲。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身为一个局外人,少讲多听,适时给出建议,才是应有的分寸!
结语:
不能再打着朋友的幌子随意的做着越界的事情,保持应有分寸感才是对朋友最基本的尊重和做人的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