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20180421),参加了顾骁老师在文化中心的育儿沙龙。曾看过顾老师的书《父母装装傻,孩子更聪明》,很赞同书中的观点。
这次沙龙采取方式:家长提问题,顾老师回答,历时1.5小时。
11、与育儿专家顾骁老师面对面——参加周六家庭教育沙龙有感启发点:
1、传统育儿法:讲道理。现在,体验式教育,讲了道理没效果就不要再讲,而是体验式教育,让其承担事情的自然后果。
【事实上,这一点早在19世纪,英国的赫伯特.斯宾塞就提出了天然的惩罚和人为的惩罚。但系统的讲,承担后果的事情也是分几种情况的,不是任何一件事都适合体验结果的方式进行,详见《斯宾塞快乐教育书》。】
2、厌学与厌食:
(1)吃饭:a、饿了再给孩子吃饭,婴儿则按需哺乳。b、吃的香比吃的多重要,保持对吃饭的渴望和美好印象。
(2)学习:a、儿童在早期对学习是有兴趣的。b、家长给了过量的要求。c、实践中,要注意学习的内容要有挑战性,但不可以过难。
顾老师认为,学习、吃饭都是天性。比如小猫抓老鼠:抓住了放掉再抓,边玩边学。但现实中家长/老师经常过度要求、过度满足(给孩子住高档酒店等),自然的学习吃饭欲望就消失了。
另外,可以让孩子看到“求知”和“求财“”的关系,求知与改变生存状态的关系。增加对清晰的目标的渴望,自我激励。
顾老师自己曾给老师写过条子、减免儿子作业。但后来孩子的作业完成率达到了全班前几名。
3、阅读兴趣的培养:喜欢阅读比阅读什么更重要。
低年龄阶段的孩子会出于爱和安全的需要讨好父母,所以会父母喜欢什么他就读什么,但到了小学高年级后,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需要给孩子成长、成熟的机会、给孩子绝对自由去选书。
4、用管公司员工的方法管孩子——家庭法制:做与不做,让孩子感到结果是不同的:有奖有罚,量化奖罚和要求。
育儿方法就那么几种,但是“要求”是可以有无数种的,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去制定方案。
5、主动与被动:主动学习是被动学习效果的5倍。
【不仅仅是学习,任何事情,主动与被动的态度,结果都是有巨大差异的,关键点在于如何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前几天的一件小事:
带6岁的孩子在外就餐,需要一个分装的小碗,为了锻炼孩子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决定让孩子去取。
我:谁去拿?
孩子:你去!
“我?”我故作夸张的惊讶状,“是你要用啊!”
“那我去吧!” 说着一蹦一跳的去了。
成功拿回小碗,给了一个大大的赞:“我看到你最后对姐姐说了声谢谢,很棒!”
之前也遇到过这种情况,苦口婆心半天劝说,最后还是不情愿,这就是主动与被动的差别吧!】
批判的接收:
1、一孩子家长提问,孩子挑食,只喜欢吃米饭,餐桌上的菜肉都不怎么吃,怎么办?
顾老师答:任其喜欢,米饭营养已经足够了。因为大米就是稻谷的种子,可以提供发芽需要的所有营养,所以,孩子只吃大米也不会缺营养的。
作为从事与营养学相关职业的自己来说,肯定不认同顾老师的回答:
(1)我们平时吃的大米饭不是全谷物,经过碾磨加工,入口的只是种子的一部分——胚乳,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胚芽部分及外皮已经损失殆尽。而胚乳,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即便是全谷物,提供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都达不到孩子生长发育的需求。所以2016年营养学会的《膳食指南》建议: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人的健康需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等至少共计43种营养素,儿童更需要根据其生长发育的特点给予满足的各类营养素,很显然只吃大米远远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3)儿童的膳食习惯可以培养。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看,孩子从原来的不吃青菜到现在离不开青菜,关键在于大人的指导。这一点做的最好的国家是日本。从幼儿园开始,就有专业的食育课程。
(4)可以使用顾老师提出的家庭法制的方法,实行奖惩结合的办法,让孩子逐渐远离挑食、偏食的习惯。
2、顾老师的出身,“管理“”是他的专业,但是儿童心理学、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就有欠缺。因此,本来自己关于儿童教育的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就没有提出共大家讨论。
3、育儿知识,普通大众唾手可得,多积累,才能有自己的观点,批判地接受大师的观点,取其精华。另外,父母要提高自己,要有质疑、举一反三的能力。
附链接:顾骁老师简介:
https://mp.weixin.qq.com/s/0YSbE7UhjwOX3q63fY_J_Q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