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袁隆平爷爷,米饭熟了,我想您了!

袁隆平爷爷,米饭熟了,我想您了!

作者: 熙熙俄记 | 来源:发表于2021-05-23 10:07 被阅读0次

    当我们还在批判,某媒体不负责任乱报假新闻、随意造谣的时候,朋友圈再次被袁隆平爷爷的照片刷屏了...

    天人两隔、猝不及防

    时间戛然而止,我的思绪仿佛飘荡回多年前,第一次读这位老人文章的那刻:

    「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

    ...

    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毕剥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味道。

    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

    PartのOne

    我做过一个梦

    今天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 91 岁。

    1961年7月的一天,行走在稻田中的袁隆平发现了一株饱满的特殊水稻,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正是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灵感开始在他的头脑中闪现,如果可以人工培育杂交稻,那么水稻必将大大增产。

    在一片质疑声中,他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实践之路。

    终于在1974年秋天,袁隆平培育出中国第一批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整整500公斤远超普通水稻200公斤的产量。

    他成功了。

    他曾说: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那个让人人都有饭吃,不再只是一个梦想,他帮助我们实现了。

    可以他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心痛...

    虽不能抵御岁月的流逝,但袁隆平爷爷已经成为了我们心中最亮的星。

    愿他一路走好,天堂没有饥饿,到处粮仓富裕,袁隆平爷爷可以不用再担心我们的温饱问题。

    PartのTwo

    中国人对种地的情愫

    不知道为何,很多俄罗斯人都问过我一个问题:

    为什么你们中国人如此钟爱种地啊?

    的确,我认识的无论是刚到俄罗斯的中国人,还是在俄罗斯呆了30、40年的叔叔阿姨,亦或是几个小有成就的中国商人,他们自家的院里里、阳台上、办公室外的园区里,总是种满了各种瓜果蔬菜。

    就连第一次去俄罗斯的我,也莫名其妙的买了好几个大花盆,种起了大蒜、韭菜、生菜,甚至最钟爱的事情就是在家在家捂个豆芽什么的。

    其实不止是在俄罗斯、在茫茫南海深处的岛礁上,在战争纷纷的其他国家,也少不了“蔬果飘香,鸡鸭鹅欢叫,鸽群更在海天间翱翔”的其乐融融的景象。

    我的一个朋友是中国维和部队中的一员,她曾很自傲地和我说:她曾经在黎巴嫩教当地百姓如何种菜。

    种白菜、种生菜、种土豆、种南瓜...

    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不辞辛劳的“种地人”出现,就连南极也不例外。

    你以为南极是我们的极限?

    那你就低估了中国的“种地人”,毕竟在浩瀚的宇宙,中国航天员景海鹏也没有忘记太空种菜...

    PartのThree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古有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后有英国周游家乔治斯,就灾荒问题做过的一个精辟评论:“在中国一个省份内发生饥荒次数超过一个欧洲国家。”

    而一部刘震云的《温故九四二》书中更是记载了一个可怕的年代,其中的”姥娘”生于1900年,她对“1942”这个年份可以说是无法忘怀的。

    毕竟这一年的大饥荒让人不触目惊心,而饿死人这件事情已经变成了家常便饭。

    有专家统计过,从周朝到民国26年,中国总计发生过5258次饥荒,而欧洲在这一历史时期发生的饥荒次数为仅仅为864次

    在老一代人眼中,粮食真的是救命的东西。

    我记得小时候,奶奶生活并不算节俭,但是每次吃饭,她都反复告诫我:“不允倒饭,因为倒饭就是散财。”

    那会,总觉得是奶奶迷信,哪有浪费几颗粮食,就是散财的说法。而今才明白,奶奶怕的不是散财,而是没有粮食后的,那种随时会饿死人的恐慌感

    当看到袁隆平爷爷去世,我才忽然察觉,袁隆平爷爷对我们的每个人的重要性,真的没有办法想象,如果没有袁隆平的出现,中国的饥荒年代要延后多少年才能结束。

    粒粒皆辛苦

    我们没有办法左右岁月,更不能让袁隆平爷爷起死回生,但我们可以做到就是:珍惜今后的每一口粮食。

    又到了晚餐时间,米饭熟了,袁隆平爷爷,我想你了

    - 关注我 -

    愿你往后余生,只诉温暖,不言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袁隆平爷爷,米饭熟了,我想您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ia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