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乡愿!

作者: 许亿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02:25 被阅读0次

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

孔子是单亲家庭,人情凉薄,人间冷暖,比一般人要看的深些。

什么是乡愿?貌似忠厚,实则里外不一的人。

有人说是伪君子的意思。

还有一种意思,便是迎合大众,而不顾事实或结果。

孟子骂的更难听。他说,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差不多,把乡愿当宦官骂了。

献媚与个人是奸佞。

献媚与大众则是乡愿。

我们这里用乡愿这个词汇很少。我们读论语的一代人其实是断层的。

台湾就不一样了。政论节目中,某名嘴骂某名嘴:

你乡愿!

被骂的那个,顿时勃然大怒。

当时要是这样骂我,我会抓抓脑袋,想想词义。

孙子同意孔子的看法。

孙子说:

真正的领袖,是不会受公众意见左右的。

因为德行与名声及受欢迎度是截然相反的。

厉害的人,往往与人群背道而驰。

因为人群一多,既成为乌合之众。

所谓大多数人所能达成的共同点,往往是最平庸的结论。

子张与孔子探讨,什么是达什么是闻。

子张说,名声大,就是达。

孔子说,那只是闻,而不是达。

孔子说,什么是达呢,便是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只有谦虚的人,正直的人,善意的人。才是所谓的通达,自然而然。

什么是闻呢,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表里不一,装老好人而实际干坏事,脸皮还厚。当然,他会很容易取得名声。

可是呢,中国古代,分分合合。

分离的时期,人们也就变得积极而进取。只有能解决问题的人,才能成功。孙子谈论的领袖,当然是处于竞争的领袖。你要解决问题,你就不能盲目的从众。

而统一的时候,大家要形式大于要实质。大家把许多核心的价值变成仪式。只要遵守仪式,也就是成为一个懂规矩的人。便觉得是人畜无害的好人。至于仪式下的价值,其实已经不重要。

有时候,时代进化,甚至觉得仪式是繁礼缛节,动不动也就省略掉了。无所顾忌,肆无忌惮。

太平已久,往往重蹈动乱覆辙。

成了所谓的历史规律。

罗伯特D卡普兰所著的《武士政治》里总结道。

历史牛逼人物的道德观,是后果道德。在东西方,在现代古代,这样的道德观都是统一的。

孙子则说,当一个人打算解决问题的时候,他需要有“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觉悟。

我感触良多是——

在这个花言巧语的社会,真的很难做到啊。

项羽功成,不要“衣锦夜行”。结果一败涂地。

他最后呢,走到乌江边,送自己的乌骓马渡江。大局都不在乎了,却对一匹马温情脉脉。

他战到最后一刻,在敌人中看到自己的老乡。便拿自己的脑袋当人情送给老乡。他这辈子都没有如此善待过一个人。

孤独的灵魂像现代人一样透着黑色的寒光。

昨晚酒局上,一位懂相面的朋友,对我说,你会非常的孤独。

于是我昨晚至今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终于想到了:

我何尝不是某种乡愿。

相关文章

  • 何为乡愿!

    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 孔子是单亲家庭,人情凉薄,人间冷暖,比一般人要看的深些。 什么是乡愿?貌似忠厚,实则里外...

  • 何为“乡愿”

    人人都不喜欢的人不是好人,这个不难理解,但人人都喜欢的人仍然不是好人,为什么这么说? 人人都喜欢的人就是:好人喜欢...

  • 乡愿

    乡愿 看上去勤勤恳恳一副老实模样 说起话来唯唯诺诺一副善良形象 骨子里却是活不多干有便宜就沾 管它是非好坏管它责任...

  • 乡愿

    古时不解梦窗,犹可说之。而今西学昌盛,文章大繁,然仍不解梦窗,吾不知其何也。乃观王氏静安,真谓面目可憎,恨不挫骨鞭...

  • 乡愿

    不喝酒、不抽烟,活得长,坚持运动。 这些都看起来很好,可是却十分可怕,因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嗜赌,伪善,各种各样的扭曲...

  • 乡愿

    当黄昏的风吹过 带来落叶 应当归根 我却依旧在四海漂泊 我何时可以回到故乡? 当远方的钟声响起 掠过回响 终将消散...

  • 乡愿

    月是故乡明,果子是不是故乡的甜? 两天时间,万里之遥,孩子回到了故乡,他激动地晒图,仿佛在问我:...

  • 2022论语分享第273篇:有时候,不得罪人就是放任恶

    【论语原文】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17.13) 【释义】 乡愿:大众好人,老好人。 大多数人对乡愿都疏于防...

  • 2021-07-22

    待人至诚,是乡愿了。

  • 乡愿,德之贼也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乡愿:《孟子》作“原”。指一种谨慎小心,没有原则,处处奉迎巴结的人。 孔子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为乡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jc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