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
驳王世真《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驳王世真《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作者: 爱看时事的通信崔 | 来源:发表于2023-07-20 17:07 被阅读0次

    完璧归赵这个历史故事,自东周以来一直被人们传为美谈,它讲述了蔺相如忠于祖国和赵王,不辱使命、有胆有谋,在完璧归赵的同时,又使得残暴的秦昭王脸面扫地的故事。

    王世真却提出蔺相如的完璧归赵缺乏城信,而这城信二字,在国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国家对人民不讲诚信,那么这个国家肯定会不得人心;如果一个人对任何人不讲诚信,那么这个人肯定千人所指、万人唾骂。

    但我以为秦昭王以十五座城易赵国何氏璧,这本身就是骗术。假使一个人在已知的骗术面前,还讲诚信,那我认为这个人不是白痴就是个傻瓜。因此蔺相如在识破秦昭王的大骗术之后,设谋斗智,出色地完成使命,这简直是千古美谈。

    作者又在本文的第二节里,大谈迂阔的曲直问题以及丢璧不得城如何下说词等陈腐之论。

    我不敢认同,秦昭王如果得了宝璧,无论蔺相如怎样口若悬河,说破三寸不烂之舌,秦昭王能理他吗?说句不好听的话,即使蔺相如当时骂秦王祖宗十八代,他也不会理你的。再说秦王得宝璧后,杀蔺相如比杀小鸡还容易。而秦王因为最终未得到宝璧,反而认为杀蔺相如无益,不得璧而空得杀人之名是不值得的。

    接下来,作者在第二节里还两次提及彼时秦国还不想窥赵。

    这真是令人不解,作者是据何而下此结论呢?彼时强盛的秦国,任何时候都想窥赵。且秦强赵弱是事实,只不过以赵国的实力,加之名将廉颇,秦国觉得此时动手不值而已。

    作者又说秦昭王不得璧而怒戮相如,再令武安君率十五万众压邯郸,赵国有必败之意等等。

    我觉着这也未必,武安君曾带十万或二十万众攻打赵国。廉将军每次把关守卫,武安君并未得志。一次王翦率大兵攻赵,经历漫长时间,秦军战不得战,退不好退。直到后来秦国派人到赵使离间计,没头脑的赵王派年幼无知、纸上谈兵的赵括,去前方替换廉颇将军,廉将军晓得赵括不是将才,曾两次拒绝。最后万般无奈而交出兵权,自身畏罪流亡魏国。假使赵王不中计,不用赵括,王翦能坑赵卒四十万吗?

    本节的最后一句作者说:“完璧归赵”是天意也。

    此话像是一个无知之徒的玩笑话,竟把“完璧归赵”说是天意而不是人力,将蔺相如有胆有识、有勇有谋、不惧秦王,不怕杀头的大无畏精神抹杀得一干二净。王世真啊,你讲这句话的良心何在?像蔺相如之智、仁、勇俱全者从古至今能有几人呢?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讲的话,更是荒唐极点。

    “渑池会”这一故事,在我国是众所周知。如果没有将蔺相那样大义凛然,声色俱历,欲与秦王拼死的英雄形象,秦王能为赵王击缶吗?赵王那口怨气能争得回来吗?正是因为“完璧归赵”、“渑池会”,赵王才将蔺相如原无一官半职一下子提拔到相国的位置上来。至于“将相和”这一历史故事,也可以说好孺皆知。先是廉将军错误地认为蔺相如就凭一张嘴取得相位,因而瞧不起蔺相如,还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一番。后来得知蔺相如胸怀宽广,见识远大,动止辄以国家大局为念,不计较个人得失。廉将军立即主动负荆,登门请罪。于是二人成为刎颈之交,致使强暴的秦国多年不敢窥赵。

    笔者认为,像蔺相如这样的人物,绝对是历史长河中一颗永放光芒的明珠。他虽是赵国的相,但不能拿一般相国与他媲美,因为他是历代国人的骄傲。而这样的伟人,王世真不应该随便指责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驳王世真《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jz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