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起来就觉得开心,因为晚上10点一点儿就睡着了。这没啥,主要是一点多醒来,我暗暗给自己说,关注呼吸,回到心上,小腹上。又睡着了,一觉到早上6点14了。
这也就算了,昨天一天我自己明显感觉到我带着爱与柔和在上课。教室里的氛围明显和此前不一样了。孩子们睁大眼睛,看着我,听着。我看见他们眼里显现出内心的状况,他们在想自己的经历。
关于感觉、情绪、精神,这样的知识,我们没有课本教大家这些。
我们的课本都是一个一个知识类的内容,我们想尽办法让孩子们学进去点。我想至少我是没有唤醒他们的心灵,而我努力想去能做一些是一些吧。
昨天一上课,我说,今天首先给大家分享三本书。我一般不强烈要求大家做什么,但这三本书,我强烈建议你把书名和作者写在课本上。哪怕你今生可能都不一定打开它,但我希望至少你知道有这样三本书。或许机缘巧合,你会打开其中一本。底下有人小声说,难道会改变命运?我说,是呀,我和孩子都获益了。
我在黑板上刷刷写下书名:孙瑞雪《爱与自由》,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李雪《当我遇见一个人——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
我说,最好是在有孩子前读一读,因为它们都是关于爱、自由和幸福的书。我讲了讲这三本书和我的故事。我最闲读到的是第二本书,那时候我还没有孩子。我是在学校里的报栏里的教育报上读到了片段,觉得特别好。就留意了下书名,买了一本盗版书,但不影响看。它不是煽情的言情小说,可我却看哭了。即使后来再看,还会哭。
比如她讲一岁内的小婴儿打预防针,我就问孩子们有没有留意那样的场景。他们就笑了,有的还学着小婴儿的声音假哭。我继续问,假如你是那个婴儿的爸爸妈妈,你会怎么说。孩子们说开了,给它颗糖,或者把它哄睡再打。我说,作者不是这样的,她给孩子讲真话。打针有点疼,但不是很疼,就想像小蚂蚁咬你一下那样疼。
我说,其实我读到那里,心里很怀疑。到我孩子打预防针的时候,我就照着说了。结果她真的没有哭,小嘴刚一张,准备哭,谁知道已经打完了,结束了。
我家孩子三四岁的时候,我给她读书。她能一本书连着第一个月,不好带烦的。可是你知道我什么感觉吗?有的学生就感觉到了,说一本书读那么多天,烦了。我说对。我心想,我天,她也不嫌烦呀。可是这两天我才明白为什么。原来小孩子反复读一本书,是在学习场景、逻辑和概念。这是第一本书里说的。
我问孩子吃奶是按时吃,还是按照小宝宝的时间吃。多数能说按小宝宝的需求吃。小婴儿睡觉要不要训练,这个分歧比较多。有的说不训练,有的说训练。我说不训练,以孩子的感觉为准。
以前很多人说我有耐心,不会打骂孩子,但我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发现一切都变了。尤其当我看她写作业的时候,一会儿摸摸头发,一会儿切切橡皮,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出去转。明明20分钟就能写完作业,愣是两小时都没有写完。我做过很多家长都做的事儿,骂过她所有不能骂的话,什么“你咋这笨呀”“你脑子里装的啥?”“你笨得像猪一样!”“你怎么不去死?”
孩子们有点不相信似的看着我,我说真的是这样。后来我开始学习,看了第三本书。这本书给我很大触动,很多时候一个字,一个二字词,都让我写了很多东西。孩子三四年级的的时候,我彻底不打她了,后来也不骂她了。后来,我发自心底觉得她很好,我也很好。
所以,孩子们,我们今天相遇的意义,或许就是给大家分享这三本书。我也把昨天听到的话,送给大家:孩子,谢谢你,透过你,我看到了自己。透过你,我看到了自己需要被疗愈的部分。谢谢你。
我也想告诉大家,不管你现在成绩有多差,心里感觉多糟糕,在老天爷的眼里,你都值得被爱,我们都值得被爱。
然后我就接着讲英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