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朋友每天互相问候,互相交流当天生活,吐槽看不惯的人和事。如果这种联系方式超过三天 ,会不会对彼此产生一种依赖?
两人如果骑虎相当,见解都很独到 ,阅历都很丰富 ,交流或许往往在某一方达不到共识而终止。
两人如果有一个似乎在各方面有点“弱智” ,而另一个堪称人生大师 ,如此交流会延长一段时间,但是到最后“人生大师”容忍不了负能量多多的“弱智”,也会果断终止交流。
结果是后来都不交流或者懒得交流,彼此印记消失在茫茫宇宙里。
成家之后的同性朋友更容易在生活琐碎里遗忘彼此,偶尔略过脑际也低抗不了明天都在各奔东西。
有意思的是异性之间如果每天互相问候,互相交流当天的生活,吐槽看不惯的人和事。如果这种交流超过三天,那是一个什么情况?
不是从实质性当面的相处获得彼此的了解,只要把口头交流变成信息交流,所有的文字在异性之间输送都会充满诱惑。
试试早晨匆忙上班 ,收到异性发来的信息:过早了吗?上班到了吗?
另一个会回复:没有、没有,有事吗?
第二天又开始:过早了吗?路上塞车没?
第三天继续:还没出发吧?路上顺风!
一来二去,第一天是礼节性;第二天是回报性;第三天是接纳性。到最后彼此的交流过程成了每一天的一日三餐一样不可缺少。
成为情侣倒是美事一桩!
成为比朋友更高大上的关系就另当别论,那是一种很微妙的异性相处方式。我称之为此类是“精神类的”朋友,驾驭朋友和情人之间的一种关系。
暧昧不过边界!这种关系其实是最脆弱的。往往是当一个人习惯了每天的交流,而另一个人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起初的热情,甚至恶俗的有可能找到另外一个适合交流的对象。
成人之间的敏感和大意在不同的人身上上演 ,在自尊的驱使下,有的会果断地终止这种毫无意义的交往;有的会怎样?这世上不缺发重情之人,有的也会神伤。
时间是最好的理疗方式。起初带来怎样的心悦在结束时就会带来怎样的失意。恐怖的是明明知道很无趣,但是也要费劲心思逃避现实。
第一天从睁开眼就难受;第二天依旧难受;第三天只是到了晚上想起;第四天拿起一本书进入书的故事。最后十天半个月几个月几乎忘记曾经发生了什么。
那么遗忘一个人需要多久?同性之间或许是放下手机那一刻,因为他们可以随时走入彼此的世界;异性之间或许要久一点,给你三天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