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作者: 巫溪027彭祥芬 | 来源:发表于2023-06-10 14:15 被阅读0次

不知从何时起,拿到一本新书,我习惯先仔细研读它的序。我发现,如果这篇序出自作者的好朋友之手,你会从中看到一个没有任何头衔的,一个真真实实、有血有肉、近在眼前的作者;如果这篇序出自这一领域的大家、泰斗之手,你会看到他站在更高的理论高度对这本书的梳理与评价;而作者的自序,则会毫不吝啬地告诉你这本书的“前世今生”,小波老师的自序《试着开一朵教学理念之花》便是如此,但更令我惊喜的是,我还从中清晰地看到了小波老师的专业成长过程。

小波老师说:“我的专业成长历程多数时候处于自由而粗粝的草根生长状态,经上万节家常课的日日实践、沉潜,加上痴迷般的泛在阅读和时断时续的文字记录,在无尽的困惑迷思中不断寻求理念之光的点滴滋润,终转化为专业素养。但更让我终身受益的乃是因各种因缘会聚曾数十次得到校、区、市乃至全国小语届大咖、前辈们的指点、帮助,经数百节公开课(赛课、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任务驱动,在反复磨砺中或间有所悟,或訇然澄澈,在渡过不惑之年后方才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和主张。”

我想,我们一线教师可以从小波老师的专业成长中受到这些启发:

一是痴迷般的泛在阅读。教师的底蕴是从书堆里冒出来的,没有哪一份职业比教师更需要阅读。就眼前看,它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帮助我们不借助工具书进行文本解读,解决学生课堂上的一个个问号;从长远看,它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让我们的课堂呈现出多种面貌,进而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提升教育境界。纵观整本书,你会发现,小波老师在本书中引用了大量文献,为功能性阅读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研究背景,想要做到这点,没有广博的阅读量是不行的。

对于书籍的选择,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每年1~2本教学杂志是必须订的,这些杂志能够告诉我们相关领域最近的聚焦点,有助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而且方便我们投稿,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其次要阅读一些学科理论书籍,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还要阅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更好地了解儿童世界。当然自己感兴趣“闲书”也是必不可少的,茶余饭后,捧上一本喜欢的书籍,可以放松心情,净化心灵。阅读助力成长,所以,老师们,读书吧,把读书变得像呼吸一般自然,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自己必不可少的习惯。

二是时断时续的文字记录。记得指导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写日记”时,为了使学生意识到写日记的好处和重要性,我抛出了这样问题:“同学们,还记得昨天发生哪些重要的事情吗?一周以前的这一天呢?一个月以前?一年以前呢?......”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文字记录的好处,它可以带领我们走出简单重复工作,推动我们从一个“埋头教书匠”成为“理性的实践者”;可以丰富我们的专业智慧,帮助我们从一个“知识的搬运工”变为“教育的创造者;可以使我们个体的教育经验被更多人所接受,成全我们从一个“孤芳自赏人”变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者”。在小波老师的这本书中,你很容易看到“我喜欢阅读,喜欢游弋在文学审美的海洋里,但是,我的语文教学为何没能给学生传达出‘美’的感觉?”“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变得简单、清晰一些?”等语。我想这些及时记录于纸上的反思、感想也许就是小波老师区别于我们,成长得如此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终身受益的公开课。这一成长途径在小波老师看来是最关键的,他说:“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赛课,促使我在极短的备赛时间内消化和积累了大量关于阅读教学的理念和实践经验(当然更多的是课堂教学失败的体验、困惑与反思),同时也促使我主动扎入理论的海洋里去寻找教学行为的学理支撑。”“可以说,我的小学语文教学主张是伴随着一次次的赛课和观摩课逐步孵育而最终固化成型的。”的确如此,公开课的压力会促使我们强迫自己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准备过程中,这样的充分准备,有助于我们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而公开课后的评课活动,使它比家常课多了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为我们的能力提升提供了专业支持。那些高规格的公开课,还要经历多次、反复地打磨,这个过程是我们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益、不断改进的过程。

公开课是我们快速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我们应该重视公开课,珍惜上公开课的机会,充分利用公开课,展示教育智慧,并将公开课的“缺憾”转换为反思实践的起点,苦炼内功,超越自我。

一个人生命最好的状态就是可以不断成长。读书先行,文字常记,课堂为本,让我们踏上小波老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在此刻,结伴出发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pt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