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到重阳节,重阳节有着登高祈福祝长寿的习俗。重阳节又被定为“老人节”,百善孝为先,所以来说两个古人讲孝顺的故事。
我们终将走向的孤独首先是舜。相传舜的父亲及继母、异母兄弟,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父亲与弟弟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弟弟象为诸侯。
我们终将走向的孤独第二个故事是孔子弟子曾参,他在瓜地里除草,一不小心把瓜苗的根锄断了。他的父亲曾皙大怒,操起一根大棒,狠狠击打曾参的背。曾参默默承受着,不躲不闪,曾皙却越打越气,下手越来越狠,直到曾参倒在地上,昏死过去。曾参很久才苏醒过来,醒来后,他马上高高兴兴地站起来,上前对父亲说:“刚才我得罪了父亲大人,害得父亲大人不得不用大棒来教育我。大棒太重了,父亲您没累着吧?”他回到自己的房子后,还拿起琴边弹边大声唱歌,以此让他父亲知道:他身体没事,好让父亲宽心放心。但是,孔子听到这事后,是什么态度呢?
我们终将走向的孤独孔老夫子发怒了。他告诉弟子们说:曾参来时,不准他进来见我!曾参糊涂了。他很委屈:老师您不是教导我们要孝顺么?为什么我这么孝顺,您还生气呢?他求人向孔子请求接见。他要问问老师。孔子告诉他说:拿身体去承受父亲的雷霆之怒,打死也不躲避。你有没有想过,你一旦被打死了,不是让你父亲陷于不义之地吗?不是要让你父亲承受丧子之痛吗?不是要让你父亲因为亲手打死儿子而抱憾终生吗?还有比这更大的不孝吗?一番话,让曾参醍醐灌顶,
这两个故事在今天看来非常极端,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古人喜欢用这样极端的例子来告诉我们:你看看舜啊,他的家人这样对他,他仍然父母孝顺,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对老人孝顺的呢?曾子的故事也启示我们,孝顺绝对不是愚孝,孝顺也是需要灵活变通。
我们习惯把老人和慈祥挂钩,和弱者挂钩,和同情相伴。其实,我们看待老人的眼光,也打上了许多自带的标签。我们习惯了小学生作文中扶老奶奶过马路是必须要搀扶的,习惯了“慈母手中线”中温柔慈祥的形象。所以当广场舞上出现大妈的身影时,当旅游景区飘逸的花围巾凹造型时,一些年轻人会出现辣眼睛的不适状态。深想一下,在他们热闹的背后,也会留着孤独的烙印吧。
重阳节在西汉时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汉代《西京杂记》)在重阳节踏秋的热闹习俗下,也会生出“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落寞之感。孤独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话题。
记得小时候,班里集体组织到一位五保户老爷爷家中做卫生。那位老爷爷曾委婉地表达过,让我们这帮小孩不要再去他家里了。大概是因为我们的吵闹对他生活的打扰。尊重一个人,先要尊重他的习惯,即使是给予帮助,不需要的帮助,也会变成一种负担。
人老了之后,全然没有好看的外表,行动不够利索,还有着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不会去讨好人,也不会主动向你示好。面对这样一个人,你热情的心在那里就像遇到了一块冰冷的石头。
在退休金制度下,社会给与了老年人经济基础的独立。老人们不再向农业社会时代依附于劳作,依附于子女,同样老人也是一样独立人格。环境越开明,对于人的态度也会越开放,老人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还是他们自己说了算。正如我们现在对于自由的追逐,即使到老也不会停歇。
唐唐特攻队 2018.10.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