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议“鸳鸯蝴蝶派”的前世今生

小议“鸳鸯蝴蝶派”的前世今生

作者: 杞人云空 | 来源:发表于2017-02-17 02:09 被阅读135次

    鸳鸯蝴蝶派,是中国近代的一个小说流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

    包天笑为这一派的主持者,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徐枕亚、张恨水、吴双热、吴若梅、程小青、孙玉声、李涵秋、许啸天、秦瘦鸥、冯玉奇等。这些作家、写手所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包括“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阴花下,像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一样”的才子佳人恋爱小说,铁马金戈的武侠小说,扑朔迷离的侦探小说,揭秘猎奇的社会小说……都是他们的拿手的题材。

    简而言之,游戏、言情、消遣。

    随便找的配图✧٩(ˊωˋ*)و✧

    鸳鸯蝴蝶派的前世,可追溯到明清小说甚至元曲,《莺莺传》《西厢记》《牡丹亭》甚至《红楼梦》无不有许多描写才子佳人的成分,四大名著之前也是难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学。才子佳人,风流韵事,或者自古便是雅俗共赏,文人骚客咏叹不尽,市井平民也喜闻乐见。而武林恩仇、剑侠传奇、侦探悬疑也自有其旨趣。

    然而,在国仇家难的近代社会,鸳鸯蝴蝶派可谓生不逢时。五四之后,中国小说正从传统型改道转轨为现代型的关键时刻,此时的鸳鸯蝴蝶派,吸引了大量青年读者,却土不土,洋不洋,雅不雅,俗,很俗。

    在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人士眼里,他们对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批判主要基于道德上的,认为这类小说“贻误青年”“陷害学子”。对于民初艳情小说,一些保守的人士,早在新文化运动以前就提出了批判,他们认为艳情小说是“青年之罪人”:“近来中国之文人,多从事于艳情小说,加意描写,尽相穷形”“一编脱稿,纸贵洛阳”,青年子弟,“慕而购阅”,结果“毁心易性,不能自主”。艳情小说造成了“今之青年,诚笃者十居二三,轻薄者十居七八”。新旧人士一样反对艳情小说,只是,新文化人士认为那是复古的祸害,旧派人士认为那是趋新的弊端。

    代表作品《玉梨魂》

    不仅鸳鸯蝴蝶派的创作旨趣不高,迷惑了大量读者,而且,这些作者的创作目的也是很不单纯的。

    清末上海,文人创作小说的风气便已盛行,不过当时并无稿酬,甚至需要作者自付银两才能刊登。民初,意识形态的解放、报刊杂志的盛行,使文人卖文为生成为可能。

    1910年创刊的《小说月报》在刊例中已经明确规定的稿酬标准:“投稿中选的,分为四等酬谢:甲等每千字五元,乙等每千字四元,丙等每千字三元,丁等每千字两元,来稿不合,立即退还”。而当时像包天笑这样人家的家庭日用,每月有五六十元已足以应付。

    从卖文中获取的利益,也使得这些作者依赖文化市场为生计,自然趋向于迎合市场,迎合大众,进而不断世俗、媚俗。

    作者如是,报刊亦如是。

    《玉梨魂》的畅销,造成了许多作者对哀情小说这类风格的模仿,在徐枕亚的《雪鸿泪史》出版后,日记体的小说也流行于上海文坛。不胜枚举。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炮制者也因此成为依赖报刊杂志、传媒体制和稿费谋生的专业化、职业化作家。

    鸳鸯蝴蝶派本来同时创作纯文学与通俗文学,五四风雷之后,新文学崛起。一种更新的纯文学问世,逼着鸳鸯蝴蝶派完全走向通俗文学。

    虽标榜趣味主义,大都内容庸俗,思想空虚,“言爱情不出才子佳人偷香窃玉的旧套,言政治言社会,不外慨叹人心日非世道沦夷的老调”。

    在茅盾接管《小说月报》之后,砸了鸳鸯蝴蝶派的阵地,到新中国成立时,鸳鸯蝴蝶派本已销声匿迹。

    顺便说一句,雪芹先生借贾母之口在两百年前就已吐槽过鸳鸯蝴蝶派了。

    贾母忙道:“怪道叫作《凤求鸾》。不用说,我猜着了,自然是这王熙凤要求这雏鸾小姐为妻。”女先儿笑道:“老祖宗原来听过这一回书。”众人都道:“老太太什么没听过!便没听过,也猜着了。”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众人听了,都笑说:“老太太这一说,是谎都批出来了。
    贾母笑道:“这有个原故: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 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 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这几年我老了,他们姊妹们住的远,我偶然闷了,说几句听听,他们一来,就忙歇了。”李薛二人都笑说:“这正是大家的规矩,连我们家也没这些杂话给孩子们听见。”
    鸳鸯蝴蝶,重返江湖

    之后,金庸的武侠,琼瑶的言情,内容上情感上也多有对鸳蝴派的借鉴之处,不过,形式上已经成为彻底的现代小说,所以算是对鸳蝴派的继承与发展吧。

    文学不仅具有战斗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也具有娱乐功能。在和平年代将其作为“高兴时的游戏,失意时的消遣”也不无不可。
    梁启超认为文学是”大道中的大道“,包天笑、张恨水将其作为“小道中的小道”也无可厚非。

    然而,网络文学的兴起,更像是鸳鸯蝴蝶派的“借尸还魂”。(这种文学团体或文学艺术在特定时期衰亡,又在一段时期后得到复苏的现象很常见,通常称为“借尸还魂”)

    内容空洞、思想贫乏、抄袭成风,却吸引了大量年轻读者,同样得益于新媒体的兴起,同样是大众化的文学。感觉历史的车轮真是在循环中往复前进啊!

    当然,网络文学也有很多积极因素,为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文学的大众化,是“平民的文学”。甚至,笔者的这篇文章,不也正是网络文学吗?

    如今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的弊病有目共睹,如何克服弊病,超越自身,进而走上“大雅之堂”,令人心向往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议“鸳鸯蝴蝶派”的前世今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rk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