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段很有力量的话:
“找到你生活中的重点,其它的可以适当忽略,直白一点说就是‘删繁就简’。
如果你工作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那就别在复杂的职场关系里浪费情绪;如果你运动是为了让自己身心舒畅,那就别管别人说‘这么久也没见你瘦’这种鬼话。
外界的声音太嘈杂了,听从自己的内心就好啦。”
读完我内心一颤,好像压在身上的所有不安与焦虑,都瞬间被治愈了。这也让我想到了一个词——屏蔽力。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素·贝克曼提出的概念:“屏蔽力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能力,任何消耗你的人和事,多看一眼都是你的不对。”深表认同。特别是到了50+的年纪,我渐渐发现周围那些生活相对潇洒自如、情绪稳定的人,其实很早就掌握了屏蔽力。这种能力,让TA们掌握了生活的主动权,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成长特别快,生活也特别舒心。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人最顶级的能力——屏蔽力。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恰恰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面对的“人生课题”也不同,我们便无法从外界的全部评价里获得自我。当我们屏蔽掉别人的闲言碎语,区分“谁承担直接的后果就是谁的课题”,便能从内耗中走出来。当我们不需要外界的眼光来肯定或否定自己,不必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担忧,人生就会随之舒展开来。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近半年,学会了屏蔽力,不再勉强自己去回复微信群里的信息,曾经生怕自己的不互动,会被那些其实心里还在意的朋友遗忘,所以总是力不从心的去跟风,去被别人评价,被各种评价否认自己,那种窘迫不堪曾让我不断内耗,十分不开心,后来,果断放弃这种状态,因为我知道我讨好不了任何人,不如随心走,好好善待自己,让自己开心点。我主动的成为了隐形人,我变得沉默寡言,并不是社恐,而是觉得不值得,我学会了独自一个人散步阅读,一个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再排斥孤独,学会了享受孤独,静静的跟自己独处,发现自己原来很适应这种不被打扰的生活。
“你为什么要成为一个中庸的人,为什么要所有人都喜欢你?”这些话像一根木棍打醒了她,“慢慢地我开始有了锐利,开始有了直接……”起初她试着屏蔽外界的评价,去留意自己的感受,“我喜欢什么东西,我对这个人有什么感觉,我对这个食物有什么感觉……”
当一个人的身体很弱时,的确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自己,不用为别人的坏情绪去买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