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曾经和父亲争吵过,因为家这个问题,一直觉得家不温暖,所以和父亲说没有家的感觉。父亲听了之后一开始是沉默,后来他有点愤恨的说:“家是什么,就是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
而我却执着的认为,身体淋湿风雨并不可怕,不如有个让人安心的地方,为什么说从小觉得自己心是不安的呢?
因为父母感情不是很好,经常吵架,让我对这样的家庭环境非常的没安全感,几岁的时候上小学的时候母亲外出打工了,父亲粗枝大叶的,在家我和姐姐过上了独立自主的生活,自己做饭自己洗衣,虽说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特别羡慕其他小朋友有母亲的呵护。
再到后来我和姐姐上初中了,母亲回来了,当父亲母亲还有我和姐姐四个人围在桌子前计算着读寄宿还是走读更省钱,父母如何AA制来承担我们的学费,那时候还没有AA制一说,不过他们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学费生活费一人承担一半。
走读更省钱,因为不要寄宿费,母亲在县城里租了房子,顺便摆摊,管我和姐姐的生活费,那是我噩梦的几年。那时候的小县城治安不是很好,屋子里进贼的事情就发生了两次,一次是小偷将们打开拿走了母亲闲置的包包,幸好没丢什么东西,但是住在那个房子里我已经没安全感了,每天晚上起来好几次担心门没关好,用扫把拖把桶子能放的东西都堆在门后面。这个噩梦般的经历萦绕了我好多年,总是梦见有小偷在窗前,一双眼睛在窗子后面,惊吓中呼喊却喊不出声音,有时候就被这样的噩梦惊醒。
后来换了一个房子住,没想到在一个漂泊大雨的晚上,我和姐姐母亲在收摊回家之后,发现屋子被人翻了一遍,姐姐的压岁钱放在枕头下,全部被偷走了,我的放在母亲那没被偷走。
有时候陪母亲出摊,看到打群架的人,互相拿着路边能抓起来的东西拼命的砸向对方,有时候晚上睡觉,想着那样的场景都非常害怕,担心母亲的安危。
那几年可以说没睡好一个觉,有一段时间特别想结束这样的生活,想逃离这种生活环境,但是没有可能,母亲很忙,忙得说不上几句话,我和姐姐每天按部就班的上学放学写作业。
初中考高中的时候,县城重点高中一中就在县城,还有二中在隔壁的镇上,父母希望我和姐姐都能考上一中,然后继续走读,当时我想想非常的害怕。我心中默念着,我要去二中读寄宿,就是想逃离这样的生活。
知道成绩出来之后,我离一中的分数线8分,就是这8分让我到隔壁镇上上高中了,读寄宿了,至少晚上不用担心有小偷进门了,我变得非常不爱说话,很安静,独来独往。
姐姐上了一中,因为高中要求大家都读寄宿,姐姐终于也摆脱了这种噩梦般的生活,不过我们都还担心着母亲,我每个月回县城看望母亲,姐姐每周回去看望母亲,我们心中还是会记挂着母亲。
如今想想走过的那段路,真的觉得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地方能让你心安,让你心安的地方才是心灵的归属,心灵的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