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的时候,母亲来电话,末了提了一句,家里的油菜花开了,得空回来看看。
确实很想念家里的油菜花。
每年看到它的时候,就突然惊醒似的脱下厚重的羽绒服、毛衣,脱掉一整个冬日的臃肿和累赘,顿觉春光明媚,心情大好,一下子似有说不完吐不尽的感慨,用来赞美它。
于我来说,春花大抵就只是这油菜花了。
怎奈百花争春,在我眼里竟丝毫比不上这田间阡陌上的俗物,许是乡下呆的久了,心里装不下更高雅的东西了。也不知自己时时吟诵“春花秋月何时了”之时,心中满是这片金灿灿,有没有耽误了李煜他老人家的才情和追忆。
秋月之思,却从也未曾这样浓烈过。彼时有月,也未曾细细品赏,外出求学甚久,每每中秋团圆之夜,多在异乡为异客,一无心境,二多是无同道心印之人,心中所想所思何足为人道。如今一晃二十五载春秋,与父母双亲团圆之日了了,心下想来竟觉万分愧怍。
为人子,心中也有诸般难解之结。从前时日多是问我学业顺否,身体康健否,近来多嘱姻缘大事,不胜其烦。
其实春花秋月何时了还有一个下句,往事知多少?
何时了?自是了时了。
知多少?怕已忘光了。
去年在沪与高中的几个同窗相聚,以庆祝王兄脱单,实际是大家耐不住心下八卦之意,想一睹其女友之容,巧的是作为王兄高中同学的我,竟认识这位女主人公,是我的初中同学,听说这对璧人,是因为小学同学的缘分。仔细想来,这世间万般际遇,似是冥冥之中就已经纠缠在一起的罢。
赴宴前,我与王兄玩笑说:“你得先交个底,万一来的是我暗恋多年的那个,我是万万不去的。”
谁曾想倒也引起王兄的兴趣,告知其女友之名后追问我暗恋者谁。
如此难以启齿之事自然要守口如瓶。
无奈王兄现身说法,教育我一顿:“还喜欢的话就去追吧,要学我,放在心里好多年,还是放不下。”
当下只想到他们蹉跎十年,兜兜转转依然是彼此,或许这也是宿命了吧。这个年纪,这般郑重,经历过自己才懂的纠结和怀疑,克服了自己才看得见的恐惧和无助,也许这就是对的人,对的姻缘。后来见他们成双入对,倒也为他们感到十分不易和欣喜,只盼望早日喜结连理。
还记得王兄问我,还喜欢么。
我嬉笑道,不喜欢了,现在我就只喜欢我自己。
沧海一笑,笑人间潮平,山岳也啸,啸净土愁消。
再来读这“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更能感悟其中一二。当真是少时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欲说还休,已然只能道一声,天凉好个秋了。
时光冉冉,今春又到了。依然错过了家乡的油菜花。
不过按照计划为我的大学好友柏兰筹办完了婚礼,算是圆满完成了他人生中的这桩大事。
第一次见到柏兰的时候,是大学开学的第一天,我第一次到武汉,第一次来华科。正在收拾行李的时候,他穿着一身球衣,刚打完球回来,大家打了个招呼算是认识。他是地地道道的湖北人,生于斯长于斯,对武汉十分熟悉,时常带我们出去浪。
柏兰为人潇洒不羁,不拘小节,也十分聪敏机智,从来都是一副热情洋溢的模样,而且交游广阔,落落大方,令人十分艳羡,这也与其家风阔疏,父母明睿有很大的关系,总之我也十分羡慕他。我心思过于细腻阴沉,时常纠结于无形无影之事,又不常道于人,他虽不以为意,却也是一个极好的倾听者,多领我各处游耍,或网吧五连坐,一夜到鸡鸣,或深更街头酒,二三四五六,由此引为挚友。
这样开朗的人,也有不苟言笑,夜夜假酒以醉,卖疯卖傻的时候,如今看来,他那段坚持的日子,他那段几乎不为所有人理解和支持的日子,是十分值得的。由此才得有他与夫人终成眷属,令我又一次羡慕不已的后来。或许他那时候才真正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才真正解析了“爱”之一字何等分量,这也令我钦佩不已。缘之一字,妙不可言。
他们二人缘起通城,情定武汉,大婚之日,我为其贺诗一首,只望其琴瑟和鸣,长久而无终期。
春花秋月何时了,刚开始吧,不会了。
往事知多少,历历在目。
又一次回武汉的时候,回到这个充满了回忆和人情味的地方,一时感慨良多。从前写文斥己为懦者,言之为逃难,现下想来,也许有些言重了,只是当时惘然,世事一件件一桩桩,都已经整齐地排在生活的轨道上了,离开也好,回来也好,发生的时候,就是它应该发生的时候。
这个依然能勾起我很多情愫的城市,自始至终都一直都让我很喜欢。
忙里偷闲,我与黄林驱车又游了一次昙华林,刚到的时候,就下起了瓢泼大雨,二人尴尬相视,未几大笑,回车取伞,心下都明快了几分,丝毫不以大雨为恼,撑伞行至巷头,雨就停了,衣裤多已潮湿不堪。
这是我第三次来昙华林,置身其中的时候,才发觉记忆里只有它的一个轮廓,和埋在轮廓里,不想轻易揭开的那些若有若无的东西。回程的时候,才发现这条巷子不知何时竖起了一堵青砖石墙,隔开了好多记忆里的屋子,让我再也看不到了。
黄林与我、柏兰大学同室相栖近四载,进出多结以为伴,感情甚笃,这次亲自驱车陪我重游旧地,近来闻其已结良缘,也祝福他早日修成正果。
重游旧地毕,兴之所起,我与黄林又同去吃了“老五烧烤”,眼前人是那时人,盘中餐是今时餐,只是已分不清还是不是那时的味道了。
春花秋月和往事,其实都是一个东西的罢。
想唱时唱,想骂时骂,想哀时哀,想喜时喜,从来都是自己而已。
近来闲时读《曾国藩》,知其少年意气入翰林,中年因缘创湘军,三复武昌而显于天下,可谓时势造英雄的典范了。只可惜此行未能再临江城滩头,追思怀古,或许也能有另一番心绪了。
这是第二十五个生日了,唠叨了一夜,就以这句“莫为春秋花月恼,往事何堪;执笔山河少年意,书生傲骨”来勉励自己罢。
生日快乐。
2018年5月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