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发现偏好,培养偏好,发展偏好。——杨振宁
昨天我们讲到现在的教育不但孩子们拼智商,拼努力,战场已经延伸到父母身上拼体重,拼智商,拼知识,其实最终拼的是家庭资源,我们在人与人拼比的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父母和孩子们一起通关打怪。
现在的竞争不外乎人与人的竞争,但是战局马上就会发生变化,因为马上我们还要和“机器人”一比高下,是的!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马上就要面临人工智能竞争上岗。
这不是杞人忧天,2016年白宫预测在未来10-20年,人工智能将会取代47%人的工作;麦肯锡在2016年的报告称是49%,对中国和印度的影响尤其的大;Siri之父、人工智能专家维纳尔斯基的预测是70的人会被取代。看看吧不论是哪个数字即将有将近一半以上的人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人工智能会在三个层次入侵我们的世界。
弱人工智能:擅长单一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无人驾驶,智慧医疗,这些马上都会投入使用。
强人工智能:各方面都比肩人类的人工智能,人能干的他都能干。
超人工智能:几乎在任何领域都比人类大脑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社交。
强人工智能将会在2040年到来,那时你多大?你的孩子多大?
在今天之前我的思维是,孩子要和全世界的孩子竞争的,现在我不得不考虑这个最有潜力的竞争对手,机器人将来可能是全人类的最终大Boss。
我们的应是教育体制还没做好接受人工智能挑战的准备,但是如果你和你的孩子已经准备好了,那就可能弯道超车,直接终南捷径,打破阶层垄断,改写你家历史了。
那么现在到底该如何调整教育方针呢(包含我们以及孩子们)?
建议如下:
1-选择感兴趣喜欢的专业。
2-专业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天赋。
3-专业可以使你毕业后从事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4-做能够赚钱的专业。
除此之外孩子们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呢?
1-自然生存能力。
2-专业技术能力。
3-知识能力。
4-社交能力。
5-生理心理承受能力。
马云的“云谷学校”称应试教育教什么他就不教,那他教其实就是人强于机器的:美感、想象力、创作力、艺术、共情类的。
面对未来我们应该怎么做:
1-身体好,保持健康。
2-淡然接受,保持和世界同步。
3-建立自我迭代,终生学习的理念。
否则在“金属领”的冲击下我们真的会沦为“无用阶层”。
我们不希望当我们的孩子过关斩将正准备登上教育鄙视链顶端的时候,突然game over。
你站在教育链上鄙视别人家的孩子,而人工智能正站在食物链顶端鄙视你。
教育最重要的一点:
发现偏好,培养偏好,发展偏好。——杨振宁
面对人工智能, Are you read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