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解锁套娃 --《萨拉戈萨手稿》

解锁套娃 --《萨拉戈萨手稿》

作者: 郭舒简 | 来源:发表于2020-07-07 21:14 被阅读0次

这是一个连书里的人物都吐槽的套娃故事集:

贝拉斯克斯带着颇为郁闷的神情说道:“我早就预料到了,吉普赛人首领的故事是一个一个套在一起的。弗拉丝克塔·萨莱诺向布斯克罗斯说了她的故事,布斯克罗斯再把故事复述给洛佩·苏亚雷斯,洛佩·苏亚雷斯又继续讲给吉普赛人首领听。我真希望吉普赛人首领赶紧告诉我们,美丽的伊内丝后来到底有什么遭遇。但他肯定会再弄个故事插进去,他真是让我烦透了,就像布斯克罗斯让苏亚雷斯烦透了一样...”

更让人崩溃的是经常讲到高潮处戛然而止:

利百加对首领说道:“请您千万不要就此中断故事。我今天一定要知道,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萨努多究竟是如何脱身的!”

这是一本让人分不清魔幻还是现实的小说,

尽管一路上我听到各种关于魔鬼法力的描述,但支配我思想的,是另一种更为强烈的感觉,可这究竟是什么感觉,我又说不上来。至于有人捉弄我、将我抬到绞刑架下这件事,我只是感到非常气愤。

又是一本融合了宗教、数学和哲学的论述佳作。

就像我们所称的两条渐近线那样,哲学家与神学家的观点尽管无法真正相交,却变得越来越接近,直至距离可以忽略不计,无限趋近于零——也就是说,两者的区别变成了一个比任何可感知差异都低的值,一个比任何有意义数目都小的量。

扬·波托茨基,一位生于18世纪波兰贵族家庭的的博学家,一生游历过欧洲、中东、亚洲、北非,波兰第一个坐热气球的人,同时代早期旅游传记作者。他热心参与政治活动,曾创办政治性报刊、在国会担任议员、提交征兵提案;他是一位历史学家,撰写了多部关于斯拉夫、俄罗斯、埃及、亚洲等地的历史和民族考察报告;他还参与创作过诗集和剧本。他从1797年(大约)开始创作此书,在约20年的时间里分批出版,直到1815年于家中自杀,或许还没有将本书完成。 作者本人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作为斜杠青年在各领域的涉足,为本书人物的多样性提供了素材。誓守荣耀的军官、风流倜傥的骑士、历经沧桑的浪人、满腹经纶却不得志的学者,似乎每个都有些作者自己的影子。

读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拿起就放不下了,一下子被里面的怪奇情节所吸引。故事的主人公阿方索遭遇了一个奇妙的似梦非梦的夜晚,在一个荒野的客栈遇到了两位自称是他表妹的突尼斯公主,但第二天却在绞刑架下醒来。故事中的一干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帕切科、乌泽达、利百加、贝拉斯克斯等)。阿方索和读者不断思考,这到底是魔鬼作怪还是真实的事情?

随着情节的推动,我掉进了一个一个的套娃故事。吉普赛酋长讲他的冒险经历,他故事里的一个朋友讲起了他的故事,这个朋友遇到的另一个人又讲他的故事。连书中的几何学家贝拉斯克斯都说要画一个结构图来梳理故事关系。我整理一下书中的嵌套结构:

《萨拉戈萨手稿》故事结构

其中故事最丰富、嵌套最多的要数酋长阿瓦多罗,层数最多的时候竟套了五层。

故事的主线,是给男主角布下重重考验的局,一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故事。但这并不是这本小说的重点,不然根本不需要创建如此复杂的叙述结构。按照出版序言的介绍,全书一共六十六天,作者的本意是将本书拆分为六个十日谈。主线故事分别在开头、中间、和结尾重点讲述。中间的人物呈对称式展开(相同颜色的是相关联的故事和人物)。 这些故事包含了各种类型,其中出现最多的要数神怪、爱情和传记式人生回忆。也有由学者之口讲出的哲学思辨。


《萨拉戈萨手稿》故事分类

这是一种非常精妙的结构,读到酋长与儿时故友重逢,竟有一种首尾呼应的感觉。不知是作者早已规划好的,还是临时起意,在酋长开始叙述之前,分别有五个人讲他们的故事,而酋长之后又有另外五个人。从分析角色关系的角度看,本书的人物围绕男主角和酋长分散开。因为酋长的前半生和戈梅莱斯家族是没有关系的。再加上酋长的故事是最传奇丰富的,这难免让人觉得酋长阿瓦多罗是第二主角。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年轻时游历各国,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经历了失败的婚姻和家道中落,晚年隐居乡野,他似乎是将他政治家的一面通过这个人物呈现了出来。阿瓦多罗厌倦政坛的变换,决定成为一个游荡的吉普赛人,或许是作者本人的心愿。

下图为人物关系。红色的为戈梅莱斯家族成员,蓝色边框为男性。犹太浪人的故事不在图里,因为他的故事都发生在本书背景的一千多年前,且寓言和教育的成分为主。 原本以为一切相遇都是巧合,后来发现这些人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利百加其实是戈梅莱斯族长的女儿,也是吉普赛酋长阿尔瓦多的外孙女。酋长年轻的时候,曾经和瓦隆军队的士官比剑决斗,此人也就是男主角阿方索·范·沃登的父亲。贝拉斯克斯那位擅长交际和舞蹈的叔父,在酋长的故事里成了给西多尼亚公爵夫人的女儿提亲的媒人…

《萨拉戈萨手稿》人物关系

作者作为学者的一面体现在了在书中人物工程师恩里克·贝拉斯克斯、几何学家佩德罗·贝拉斯克斯,和博学家迭戈·埃瓦斯身上。或许是一种自嘲,除了佩德罗还十分年轻,其他两位都历经很多坎坷。恩里克因为签错名失去了官位和爱人(爱人应该不是因为签错名而失去的,而且是变丧的主要原因)。他潜心学习并没有给他带来财富和荣耀,未婚妻被浪荡的弟弟夺走,他自己在修道院浑浑噩噩了三年。后来在远离西班牙的休达,他找到了自己热爱的学术研究事业而重获幸福。他的幸福论也传承给了儿子佩德罗。但迭戈就没有那么好运了。他花费一生时间撰写了一百卷的百科全书,落下了一身的毛病,但终不得出版,他的名字和著作都无法载入史册。迭戈最后在无边的绝望中自杀。作者似乎是在暗讽知识分子将饱受磨难,即使全心钻研也未必能被外界所接受。他在这方面是矛盾的,时而看开时而郁结。谁能料到作者本人的结局也是和迭戈一样的呢?!

当我读到老贝拉斯克斯关于幸福的独白时,我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有的人的幸福是纯粹的,这种并非基于享乐的幸福感,可能无法被他人所理解,却是一个人前行的动力。即使被世界所排挤,也能够找到自己的幸福。

哦,我的儿子啊,你和我都属于这类被放逐、被唾弃的稀有人种,但我们同样有我们的快乐。这些快乐,我必须要让你都知道。我曾经千方百计,想把你变成一个白痴、一个妄自尊大之徒。但上天没有让我的努力取得成效,现在,你有了一颗脆弱敏感的心,以及一个知识渊博的头脑。因此,我必须让你知道,我们也可以享受我们自己的快乐。这些快乐是不为人知的,是只能独自一人享受的,但也是甜美的、纯净的。艾萨克·牛顿爵士曾认同过我一封匿名信中的内容,还想打探究竟是谁写的这封信,当时,我内心里的欢喜和满足简直无以复加。我没有把自己的名字说出来,但这件事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我再接再厉,为我的知识库增添了很多新的思想。我的头脑被这些新的思想填满,实在是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我于是走出家门,将这些思想说给休达海边的悬岩听,我要向整个大自然倾诉,我要将它们当作贡品呈献给我的造物主。在宣泄这些激昂情绪的同时,往日痛苦回忆所带来的悲鸣与泪水也迸发出来,于是,悲与泪之中也有了极乐。这些快乐提醒我,缠绕我的某些痛苦,我是可以自己去舒缓的。就这样,我在意识中,让自己与神意、与造物主的作品、与人类思想的进步融合到一起。我的思想,我的身体,我的命运,都不再局限于个体的形式,而成了一个大集合里的一部分。

如今,你母亲的生命只能常驻在我的心间,而我本人的头脑也随着年岁衰退,不能再为人类的思想增添任何财富了。但我欣喜地看到,人类思想的宝库正一天天扩大,能追随它不断发展的脚步,对我来说也是乐事一桩。因为心有所系,我忘记我这体弱多病之躯,它是我到了这把年纪摆脱不了的可悲累赘;因为心有所系,无趣的生活依然离我很远。

...

至于你,我亲爱的儿子,休达的居民觉得你像是个疯子,那只是因为他们的世界太过简单。但如果你有一天进入上流社会,你必然能体会到世间的不公,你要提防的就是这一点。最好的应对方式,或许是遇到羞辱还以羞辱,遇到诽谤还以诽谤,用不公正的手段为武器,来与不公正的现象做斗争;但是,这种不顾体面明争暗斗的艺术,是我们这类人难于掌握的。因此,一旦感觉自己承受不起,你就赶紧隐退,对外界的事不闻不问;同时,你要用心灵自身的养分来灌溉心灵,这样的话,你依然会赢得幸福。

据说作者在创作这部分的时候正为第三个儿子的教育倾尽心血,不难想象其为下一代表达的积极、正面的思想。也许是受到其父亲的影响,年轻的贝拉斯克斯公爵对幸福和使命很早就有认识,他全然沉浸在思考的快乐之中(尽管有时会精神恍惚)。

作者借贝拉斯克斯之口阐述的数理和哲学论辩令人感到惊奇。毕竟本书成书于1815年,能用代数的正负值解释爱恨、用曲线描绘一个人生理心理总能量、把野心和爱情的相互作用转换成矢量计算,还成体系地阐述观念是如何构成的。他的启蒙哲学观在当时是超前的,尽管贝拉斯克斯是一位基督徒,并宣称要追随牛顿爵士和莱布尼茨爵士的脚步,顺从正统的宗教,但他的论证体系和科学探索充满了唯物主义的观点。这或许跟作者本人与同时代的科学家的交往有关。

尽管这本书里的故事不管是年代还是文化背景都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复杂和结构和丰富的内涵却引人深思。

幸福的定义是什么?

科学和宗教的边界在哪里?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锁套娃 --《萨拉戈萨手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lzz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