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们家孩子就拜托给您啦。”
“老师,孩子在家就是不听我们的,您说的他/她都听。”
这些话,不仅是这些年我多次从家长口中听到的,也是我想说给我们家儿子的老师听的,尤其是第二句,我深刻感知到了同为语文老师,孩子却坚决只执行他的语文老师指令的无奈。“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这句话我可太有感触了,辅导作业时孩子的一句“我们老师说了”“老师就是这样说的”分分钟能让我气绝。
可是转念一想,为什么孩子会谜一般地相信老师?难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亲其师信其道,历来是学习路上一个重要的信条。在学校的时间,信服老师,而且还能把这种思想带到家里,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也是成功的学校教育的魅力。
这里我更想说说家庭教育。进入初中阶段以后,部分孩子在小学培养的良好习惯开始助力孩子的学习,比如合理规划、高效利用时间,比如专注课堂,比如认真书写......但是也有孩子还停步不前,尤其是在时间利用上。七年级的课程相较于小学陡然增加了四门科目,不适应的孩子不在少数,他们可能是忙着写作业,也有的是拖拉磨蹭,导致晚睡;一到白天,晚睡的代价就开始显现:上课昏昏欲睡,人在教室,神在梦乡。
这样下去,苦的是孩子,急的是家长。
如果光靠学校教育,在快节奏的校园生活中,这些坏习惯其实很难一下子转变,这时候,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作为父母,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来推测孩子在校的表现。一个家庭,养育1到3个孩子,在协助老师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方面,相对来说是有优势的。
这周检查了《自能管理本》上的“亲子留言板”,耗时颇多,但收益很大。有亲子共同完成的,也有父母细心留下叮嘱的,形式上有纯文字的,还有配上插画的。一字一句中尽是对孩子的期待,也饱含着要家长们要当好初中生父母的决心,足见我们班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最后,关于《自能管理本》有家长可能会有疑惑:小学老师都不要家长写,为什么初中要写?
因为孩子在成长,他们的自我意识在膨胀,很多时候光是语言上的沟通,孩子很可能封闭自己的内心,慢慢的,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不愿意跟您交流。这个《自能管理本》是您和孩子共同努力的见证!
“守护孩子成长”,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需要我们付出时间,请您珍视孩子这一段无法回头的青春时光。
建议:
1.每天检查孩子的《自能管理本》,每周进行一次反馈;
2.发现问题及时跟老师沟通,情绪问题及时排遣;
3.老师提出问题极力配合整改;
4.多跟孩子沟通,形式多样:面对面交流(饭桌上、睡觉前),书信交流(留言条、书信),电话交流(针对留守儿童);内容多样:不限于学习……
5.关注孩子的深层次需求,成为高情商家长。
家校共育,需要的是同心戮力。心往一处想——培养顶天立地的孩子;劲往一处使——我的孩子我得管。我相信,我们的孩子,看得到家长的努力,更知道自己应该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