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已半月有余,本就想着写个总结出来,所以在读的时候就做了一些笔记,现在趁着今天周六的空挡整理出来,也算是加深一下我对刻意练习的理解。
书中的前半部分重点驳斥了“一万小时定律”这个命题,并由此展开了对“刻意练习”的讨论,那么以方便读者阅读,我就稍微引申下百度百科对“一万小时定律”的解释: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对于这句话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只需要10000小时,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专家?听到这句话你是否觉得鼓舞人心,原来你和自己专业所在领域的大师之间的差距只是1万小时(五年),然而事实呢?却是我们难以望其项背的。在本书中作者驳斥了这样的观点,并引用了一个学习棒球的简单例子来说明普通人在习得某项技能的大致过程:
就比如打网球,首先你买了装备,然后可能花了钱报课程,然后一遍遍的练习,一遍遍的犯错误,在这个过程中去找老师或则朋友练习,纠正了那些错误,之后你自己觉得还感觉良好,可以经常和朋友打上几场,达到了一种舒服的境界,每一次击球都变成了自然而然,也不用想太多了,这个时候你对自己的水平还算满意,但是你也有一些弱点,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总会失误,但是不管怎样,这种情况也不是经常发生,所以你停止了去改进......
对照自己平常学习一些新技能的时候是否是这样呢?略有几分道理,就拿最近几个月的健身来说吧,当开始的时候,自己身上没有一块儿明显的肌肉,到了健身房就是跑步,之后使用固定器械,锻炼相应的肌肉,并觉得只要这样就可以练出一块块儿惹人眼的肌肉来,然并卵,除了身体比以前变得结实了点儿,肌肉可是变化的不那么明显,为何?我也看了各种大神的经验帖呀,为什么就没有达到预先的效果呢?偶然机会,顶不住教练的软磨硬泡,报了两节课程,其实也没有练到什么,好像就教了我几个练习二头的简单方法,原来我也是这样练的呀,可为什么按照教练的标准动作来,自己举着那些看不上眼的哑铃重量就感觉肌肉酸痛呢?那么关键点来了,我的理解,应该找到一个动作范围,并做到动作规范,这样才能对肌肉施加最大的刺激,通过这两节课,我以后的训练就开始摸索着每个动作自己肌肉所能感受到的不舒服的动作区间,每次都按照这样的动作去刺激身体的每一块儿肌肉,有没有效果呢?确实是有了,并且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最近又感觉增加的不那么明显了?到了瓶颈期了吗?回忆下,在健身房的状态,每个动作都在自己感觉舒服的状态,关键点就在这了,既然肌肉不感觉酸痛了,那么还是按照目前这样的状态练习,可以预测到,未来的几个月可能肌肉都不曾有多明显的变化,就因为经过几个月从无到有的锻炼过程,达到了一个觉得自我状态良好的阶段,如果没有深刻剖析自己,或许就这样了,离自己理想中的情况可就渐行渐远了。另外最近自己在练习吉他,练好一首歌需要一遍遍的练习,那么,是不是需要一遍遍的从头开始练起呢?按照刻意练习说提倡的,而应该针对一首歌中某些不熟悉的点进行重复练习,这才是有效的练习方式。
那么按照书中所说,这样的练习方式只能称之为天真的练习,回想一下生活中的技能习得,大概过程就都是这样,这或许还能解释的通,相比于,各行各业中的大牛,为什么会有千千万万的普通人。问题来了,如果想打破某种平衡,获得进步,或许你就应该去了解一下刻意练习,在你继续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几个名词我还是提前说明一下的好:天真的练习、有目的的练习、舒适区、瓶颈期、长时工作记忆、心理表征等。既然已经知道了天真的练习过程,我就解释一下如何做到有目的的练习吧(1)确定目标;每个阶段给自己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状态,切不可好高骛远(2)专注的练习;当你做某件的事情的时候,最好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某件事情上,而不是一心多用,拉大做某件事的时间跨度,这点我应该对照下自己,并提出尖锐的批评(3)正确的反馈;相对于闭门造车,在练习的过程中及时的收到反馈,并改进练习的方式,这点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相当重要(4)走出舒适区;为何要走出舒适区呢?人体的本身机能决定,我们的身体偏爱稳定性,如果不去打破平衡,就只能维持在当前状态,刻意的去打破平衡,使自己的身体达到另外的平衡,步入学习区,来扩大自己的舒适区,并克服掉恐慌区(5)向榜样学习,加入某个团体,这些人有成功的经验,可以运用到自己的练习中,提高效率。
刻意练习的特点有以下五点:(1)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他人已经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办法(2)刻意练习发生在舒适区之外,当你学习某项技能的时候感觉很好,那说明你就没有进步(3)刻意练习是有意为之,有目的的(4)刻意练习包括反馈(5)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6)刻意练习依托你已经习得的技能,找出技能中比较薄弱的地方,不断地丰富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就会变得很卓越。其他几个方面在有目的的练习中,已经提到过,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心理表征,它是认知心理学里面的概念,习得某项技能,需要在自己的心中建立心理表征,我们在习得技能或则优化已有技能的时候就是在拓展和优化自己的心理表征,反过来,建立了心理表征就能够使技能得到提升。通俗解释为,当别人给你提到“猫”这个字的时候,你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只可爱的猫咪,给你提到“手机”这个词的时候,脑海中立马闪现手机的画面,这就是心理表征,当你未习得某个技能的时候,给你讲一堆术语,肯定是一种懵逼的状态,所以,习得某项技能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些概念,从宏观的角度来理解你要掌握的某项技能,这也是知乎社区里常说的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信息社会,一部手机就可以收集到各种信息,但往往都是被动的碎片化的信息,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看过了也就忘记了,应该尽早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把碎片化的知识添加到自己相应的知识脉络上去,这是最紧迫也是最应该做的事情,我们需要知识的广度,更需要在某些方面建立起知识的深度,因为只有那些深度的知识,才能成为你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这个在知识付费的热潮中可看出个人对深度的追求可以转化为金钱。
在前面部分,我一直提到习得“技能”而不是学到知识,二者是有区别的,前者重在行动,后者强调动脑,习得技能不是先掌握一大堆对你来说很抽象的概念,而是简单了解之后,就要付诸行动,在实践中再去考虑用哪种方式来做,这个在我的工作中,确实有很大的效果,在编写代码实现某个功能的时候,先去实现特定的功能,再去考虑不同方式之间的孰优孰劣,同样,这个行业不乏有很多抽象型的概念,但这有什么用呢?那些人发明了这个概念不是让你去记住这个概念所讲的内容,我一直坚持编程是一门手艺,所以,能不能靠这个吃饭,就要看是否有好手艺。今天分享这个主题,就是给大家讲讲我对刻意练习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说了那么多理论的内容,但都抵不过立马付诸实际行动,优秀的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不见得比我们聪明到哪里去,但是他们都能把某件事自私而终的做下去 ,他们不见得花的时间比你多,但是他们能在做某件事的时候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如果对比这两条你还不够优秀,那可能我就是在吹牛逼......
网友评论